第(1/3)頁 第四日清晨,靈石口關(后世義堂鎮)。 秋意濃,北風蕭瑟。 一千四百騎兵、兩千五百長槍兵、五百火銃兵、五十炮兵,近四千人馬肅立在關門前。 而李占春這一次準備帶著四百騎作為先鋒先出去探路了。 “黑鷂子” 龍十三看著與自己一樣都才十九歲的李占春說道。 “你出去后沿著汾河一直朝北走,若是遇到大股敵軍,莫要理會,一面向我稟告, 一面向東撤退,撤到綿山西麓去” “若是遇到小股敵軍,可就地殲滅之,千萬記住了,你這一路是迷惑敵人的,最遠只能抵達清源縣” (清源縣, 后世清徐縣) “這是為何?” “清源縣接近太原了, 屆時太原城的敵軍肯定完全知曉了你這一路人馬的消息,早就準備好了,多半還知會了振武衛、山西鎮,若中途沒有敵人阻撓,抵達清源縣附近后便直接向東,往太谷縣方向邁進” 李占春離開后,龍十三帶著大隊人馬貼著靈石縣城與介休縣城之間的太岳山北麓向東而去。 他準備往東行駛幾十里地后再貼著綿山向北,直抵祁縣。 介休縣城。 三十五歲的曹文詔神色復雜地看著李占春四百騎從城池西側揚長北去,到了最后,他的雙眼似乎要噴出火焰,也似乎要凸出來,看起來十分可怕。 不過,一陣冷風吹過后,他冷靜下來了。 “賊寇有幾百騎,但我部眼下只有百余騎了,這股賊寇無論步、騎都很厲害,連火器也弄得有模有樣,不可等閑視之” 半晌,他的侄子曹變蛟也上來了。 “叔父......” “是不是賊寇不止這些兵馬?” “是的,我等在靈石口關附近布置的暗探已經探明, 賊寇至少還有三千步騎貼著太岳山北麓向東去了” “那姓龍的在不在?” “見到他的大旗了” 曹文詔點點頭,“那我等就依計行事” ...... 小強旅很開就抵達了介休縣城南面的重鎮——綿山鎮。 自從流賊大舉入晉后,城池外面的小堡無一例外都遭了殃,他們碰到小強旅還好說,若是碰到了其它營頭或官軍,能夠依托堡壘守住的自然是好,守不住又頑強抵抗了的,免不了被屠城的下場。 就算被官軍“收復”了,堡子里幸存的人不是當做流賊余孽斬殺,就是被胡亂殺、胡亂埋了,至于長得好看的年輕女子、孩童,自然被當做財寶等著發賣。 對于龍十三來說,他也承認這場災禍就是由流賊引起的,之后造成的慘狀則是流賊、官軍都有責任。 故此,那些被裹挾走的百姓他有義務將其救回來。 他是流賊,但卻是不一樣的流賊,他要抗擊官府, 又要“濯流賊而小強”, 每一步走下來并不容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