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稱是清澗縣附近的農戶,但他顯然會讀書識字,不過其書寫十分丑陋,筆畫也大多不對,但其能通讀在下所攜帶的幾本兵書,也能斷句” “我當時也問過他,按照他的說法,是因為家里窮,沒有辦法拜師學藝,只能在書院外面偷偷學,一去二來,就只能學個大概,但此人極為聰慧,雖然書寫丑陋不堪,平常所說之話也與儒生大相徑庭,但極有見地” “他在路上救了趙九,很自然就進了我營,他的悟性極高,特別是在武學上,簡直可用一日千里來形容,在青龍渡鎮與我分手時,其武勇恐怕僅次于我營的惠登相了” “他倒是說得一口地道的陜北話,不過若是仔細分辨,還是有些分別,以前在下也是懵懵懂懂,不知曉其間的差別究竟在那里” “現在想起來,此人的陜北話夾雜著一些詞語是我等所沒有的,而我等所說他卻全部知曉” “對了,我初次遇見他時他留著短發......” 此時那面相極為兇悍的“蝎子塊”拓養坤突然插道:“難怪,估計是魯智深、武松一類人物,游方僧,既在官軍、官府待過,又讀過書,從異地回到家鄉后突然病倒,然后就淪落成餓殍” 王自用、張孟存也紛紛點頭稱是。 這就是他們幾個的見識,如果超出這個見識那就是意外的。 此時在大明最為流行的評書就是?水滸傳?,加上還有各種戲劇、演說(村里看過書的老人讀過后再在村里講述,俗稱講古),里面各個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此時的人娛樂活動極少,普通農戶、軍戶、匠戶更是如此,聽書、聽戲、聽講古就是最大的娛樂,特別是后者。 還有,評書在明末時分才大為興起,以前只是地方上局部范圍流傳,到了明末才有了像柳敬亭這樣全國性的大家,此時,像左良玉這樣的目不識丁的軍將最喜歡將柳敬亭這樣的說書人請入營中為其說書,還讓其享受幕僚待遇。 拓養坤繼續說道:“此人既然能獨抗許鼎臣、張宗衡兩部而不倒,還連下好幾個縣城,顯然是極為知兵之人,也罷,既然如此,我等便經沁源縣西去,趁著官軍都被吸引到了霍州附近,趕緊下山,若是奪取一兩個縣城就心滿意足了” 拓養坤正準備端起茶杯抿一口,眼角的余光瞥到了王自用,只見他的眼神在自己話音剛落的那一霎突然變了一下,趕緊放下茶杯說道:“當然了,彼等既然是從我三十六家分出去的,就要獲得大頭領的認可......” 王自用訕笑道:“人家連下好幾個城池,估計手下兵馬有好幾千,丁口十余萬了,錢糧更是數不清,何須我等認可?” 說這話時,他的余光也掃了掃趙勝。 趙勝會意,趕緊說道:“大頭領,等下了山,在下會立即派出人手向龍十三曉諭此事,讓其親自前拜見大頭領” 王自用趕緊擺擺手,“那哪兒能呢,如今戰事緊張,這怎有可能,他派出一人前來與我等接洽互相配合作戰之事就行了” “好了”,王自用接著說道,“既然定下大事,就要分出前鋒是誰,斷后是誰,這才是我等要真正解決的......” “大頭領”,趙勝突然說道,“我突然想到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王自用笑道:“我等自家兄弟,還有什么不能講的,速速講來” 趙勝點點頭,“大頭領,眼下我等大軍正在沁州,而沁州是尤世祿的防區,他是真定府神武右衛指揮使,麾下衛所兵也遠比其它地方厲害,但終究不如營兵,何況其麾下騎兵太少” “于是,他才只能緊守城池,而不能出來與我等作戰,從此地出發進入汾河谷地有兩條路,一條自然是剛才商議過的的經沁源縣、岳陽縣進入晉南平原,一出山就面臨趙城、洪洞二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