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低......” “咚......” 一聲大喝之后,緊接著是一陣緊湊的鼓聲。 只見矮墻后面的長槍兵突然伏低了身體,但手中的長槍依舊放在身體左側斜指著半空! 龍十三帶著一些騎兵來到了長槍兵的后面,繼續使用重箭,對著那些沖過來的大盾兵一陣平射! 連續三輪之后,對面的大盾兵頓時稀疏起來! 此時包括龍十三在內的騎兵從從兩側饒了出去,后面的騎兵接替了他們的位置,繼續用重箭對大盾兵進行平射! 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 前面說過,矮墻后面的道路寬度是山道的兩倍以上,每排可以安排八個人! 當八個人對著四個人進行近距離平射時,射中的概率便大幅上升! 這樣一來,大盾兵們只得又排成緊湊的陣型,舉著大盾慢慢抵近拒馬樁! 不過,他們顯然不能永久藏在大盾后面,抵近拒馬樁后,還是要用一人舉著盾牌掩護,一人用大斧、大劍砍砸拒馬樁! 但大盾兵們顯然很有經驗,只見一個大盾兵將大盾斜舉著,另外一名大盾兵則單膝跪在地上用大斧砍砸拒馬樁! 半晌,只見一個拒馬樁已經被他們成功砍斷,然后推到一旁的河里! 然后是第二個...... 而到眼下這光景,雖然龍十三親自帶領眾人對其進行射擊,但效果顯然是不理想的,沖過來的大盾兵只有少數人受傷退出戰斗,大多數人依舊摸到了拒馬樁附近! 如果此時有一枚手榴彈,或者是此時威力不大的震天雷,也能讓其不敢如 大膽抵近矮墻。 很快,龍十三精心布置的六排拒馬樁被大盾兵全部拔除,然后舉著大刀重劍撲到了矮墻跟前! 一個個全部包裹在甲胄里,只露出面部,身形普遍高大強壯,由于他們與龍十三的長槍兵之間只隔著一道矮墻,此時,再用射箭的方式對其進行打擊顯然行不通了,不過,到了眼下這地步,他們也不可能扛著大盾戰斗了。 “收!” 袁宗第大喝一聲,矮墻后面八名長槍兵將手中的長槍齊刷刷向后一收! “刺!” 八桿有著破甲錐狀槍頭的長槍猛地向左上方刺出! 這就是矮墻為何設置為一米二這樣的高度了,由于第一排的長槍兵普遍身材高大,在這個高度上進行左上疾刺的時候正好處于最舒服的位置。 還有,這樣的高度又處于敵人無論是士卒還是戰馬看起來能跨過但又很費勁的狀態,抵近后自然有些猶豫,但是戰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極為關鍵,容不得你有一絲猶豫。 八桿上好的長槍對付四名突前的大盾兵,雖然大盾兵身上都是鼓囊囊的,但就在一剎那全部中槍! 當然了,也有兩桿長槍被對方的刀、斧擊斷,但袁宗第他們終究占了人數多的優勢,依舊將他們全部擊倒! 破甲錐狀的槍頭在疾刺中刺進了他們的身體,一桿長槍正好刺進了一名大盾兵甲片之間的位置,鋒利的槍刃刺斷了綴連甲片的繩索,然后刺進了他的身體! 另外三名大盾兵顯然幸運一些,槍刃幾乎都刺在甲片上,若是普通槍頭,當其遇到甲片時多半會滑到一邊,雖然被刺中,但也不過是虛驚一場而已。 但破甲錐槍頭顯然不同,他的刃部極為尖細,刺中甲片后有極大概率讓力道就從這枚甲片中透到身體里去! 此時,龍十三一直追求的“整齊、快速、有力”的疾刺效果就顯現出來了,疾刺過后不是刺破甲片投入身體,就是帶著甲片狠狠地撞擊在身體上! 不約而同,這四人全部受傷倒下! 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的刀盾兵相差仿佛,都未能突破長槍兵暴風驟雨般的疾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