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向北過渭水,往冀縣北偏西方向行軍約六十余里,便可抵達平襄。 雖說漢陽郡的郡治在冀縣,但平襄卻是戰略要地,它西連蘭干、東連成紀,只有收復此城,朝廷軍隊才有可能將涼州的叛軍阻隔在漢陽郡;反之,若平襄在叛軍手中,那么叛軍完全可以一面抗拒冀縣,一面向三輔進軍。 雖說目前皇甫嵩就駐軍在與漢陽郡接壤的三輔之一——右扶風,就是防著叛軍突襲三輔,但考慮到皇甫嵩麾下也沒多少軍隊,就算有也是以剛征募的新軍居多,朱儁自然希望能早日收復平襄。 雖說就算朝廷軍收復了平襄,叛軍也可以從漢陽郡北部的安定郡繞路襲擊右扶風,但那畢竟是要繞路,更何況之前朱儁以及皇甫嵩就已分別派人與安定太守蘇則取得聯系,命蘇則于郡內多處設置障礙,叛軍想要從安定郡突破,也不是那么容易。 八月十一日晌午,董卓率領一萬兩千河東軍抵達平襄城下。 在下令軍隊原地歇整時,董卓帶著李儒與幾名將領遠遠窺視平襄城,見平襄城城墻修得頗高,董卓麾下將領徐榮不解問道:“此等堅城,卻不知是如何落到叛軍手中,” 董卓摸著胡須說道:“聽傅南容所言,據說是城內羌胡殺死城內令吏,投了叛軍。” “真該死!” 徐榮罵了一句。 此時,李儒嘆息道:“軍中并無攻城器械,倘若強攻此等堅城,怕是軍卒要犧牲不少……” 話音剛落,不遠處有一名年輕將領開口道:“軍師何必嘆息?某原為先鋒,一通鼓便能攻上城墻!” 董卓轉頭一看,原來是他麾下都尉華雄,歡喜道:“好,那就由你擔任先鋒。” “遵命!”華雄大喜過望。 雖說董卓任命華雄擔任先鋒,但中軍將一職,董卓還是交給了徐榮。 不同于大喜過望的華雄,徐榮為人嚴肅,但看外表就給人一種穩重可靠的感覺。 攻城之前,董卓想到了朱儁的囑咐,一拍腦袋道:“我差點忘了,文優(李儒),先派人去投降。” 李儒不解道:“涼州叛軍總體勢大,城內叛軍必不會投降,何必多此一舉?” 董卓搖搖頭解釋道:“朱公偉對我言,若城內叛軍戰前不肯投降,那么此戰我軍便不必留下活口。” 李儒一驚,隨即驚訝道:“聽說朝廷這次下了決心,我原本還不信,如今看來……” “應該說是陛下下了決心。”董卓帶著幾分調侃說道。 也是,若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也不敢相信那位當今天子竟舍得拿出整整四億錢來討賊。 不得不說,此事令朝中群臣皆大感意外。 不多時,李儒派去的人回來了,稟告董卓道:“大人,城內不肯降。” “好。” 董卓也不意外,點點頭說道:“看來今日大殺一番了……攻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