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東觀來人-《我,劉辯,雄主》
第(1/3)頁
片刻后,一名目測三十左右的中年官宦快步走入偏房殿,朝著站在殿中的劉辯躬身行禮。
“臣東觀黃門內侍徐衍,拜見史侯。”
“唔。”
劉辯微微點頭示意,同時上下打量來人。
莫以為十常侍當道,就覺得漢宮內的宦官都是諂媚之人,但事實上,十常侍集團只是漢宮內二千余名宦官中的一小撮而已,拋開宮內那些身不由己的小宦官不談,其實宮內也有正直、清廉的大宦官。
比如早些年就已被十常侍陷害逼死的中常侍呂強,此人也是宦官,而且是大宦官,職階與趙讓、趙忠等人并無差別,同樣也受到靈帝的信任。
然而史料卻記載,‘帝知其忠而不能用’,這有很有意思。
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靈帝明明知道呂強對他忠誠卻不能用呢?
難道就是因為十常侍的阻擾?
未必!
記得史上何進想要誅殺十常侍時,欲召外軍入京,時西園殿軍校尉曹操就說過:閹豎之官、古今宜有,皇帝控制不當,過于權寵官宦,才致使局面到這地步。要治官宦之罪,當誅元惡,一個獄吏足以,何必紛紛召外將?
事實情況確實如此,尤其是靈帝想要除掉十常侍,那更是容易,一道命令下去,難道十常侍還敢造反不成?!
那么問題就來了,既然不是十常侍的原因,為何史料卻說,帝知其忠而不能用?
原因很簡單,因為呂強是偏士子陣營的中常侍,而靈帝,其實他也知道士人的危害要比十常侍來得大,所以不用呂強,默視十常侍誣陷呂強,甚至假裝聽信十常侍的讒言,派人拘捕,忿而自殺。
這卻不是為靈帝洗地。
事實上桓帝也好、靈帝也好,這兩代漢君固然是十足的昏君,但對于皇權還是十分敏感的,而當時正值外戚梁冀被誅,臣黨勢大,這就迫使兩任漢君不得不借宦官之手削弱臣子的勢力,繼而才有那兩次黨錮之禍。
要不是張角兄弟領導的黃巾起義太過兇猛,一直到中平元年,靈帝都不想寬赦黨人。
然而呂強卻在立場上偏向士人,甚至多次為黨人求情,這才導致靈帝‘知其忠而不能用’。
所以說何皇后罵何進無謀是對的,他比靈帝還要蠢!
除此之外,漢宮內還有一些持中立立場,從不涉及政治斗爭的官宦,其中有名的主要就在東觀,比如濟陰丁肅、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祐,還有今日前來的下邳人,徐衍。
這些小黃門與盧植、楊彪、馬日磾等朝中官員交好,但從不涉及政治,因此十常侍也不專門去針對他們,直到兩年后雒陽宮變,以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為首的所謂‘何進部將’,縱兵闖入漢宮,將漢宮內兩千余名宦官,不辯忠奸,通通斬殺。
丁肅、徐衍、郭耽、李巡、趙祐等被士人稱為‘清忠’的宦官,也全部都死在這場浩劫中。
而可笑的是,袁紹、袁術原以為可以取代何進、何苗在朝中的地位,卻不曾想棋差一招,最后被董卓占了便宜,徹底葬送了漢室。
一想到這里,劉辯就對袁氏愈發嫌惡。
而此時,徐衍已躬身道出來意:“史侯恕罪,臣今日冒昧前來打攪,是受盧尚書等幾位大人所托。……昔蔡郎中在東觀較書時,與幾位大人互為知己,前兩日諸位大人得到蔡郎中書信,言蔡姑娘被史侯看中,請到漢宮陪伴史侯,懇請幾位大人代為照拂……”
“文姬是昨日入宮的,你昨日怎么不來?”
劉辯嘴角含笑看著徐衍。
“呃……”
徐衍臉上露出了幾許尷尬之色。
事實就像劉辯所猜測的那樣,其實蔡琰昨日進宮時,盧植、楊彪等人就已經得到了消息,只不過這些位朝臣此前從未與劉辯打過交道,也不敢貿然來見,免得被誤會被替蔡琰撐腰、變相威脅皇子,到最后平白得罪史侯、得罪何皇后不說,還要牽累蔡邕的女兒。
因此,盧植、楊彪等人當時決定先靜觀其變,畢竟據他們了解,史侯喜歡蔡邕的女兒,才將此女擄到宮內,應該不太可能虧待蔡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庄河市|
万荣县|
谷城县|
彰武县|
西昌市|
海阳市|
赞皇县|
宜州市|
扶沟县|
宁晋县|
卢氏县|
呼图壁县|
金乡县|
朔州市|
遂溪县|
新绛县|
乐安县|
乌恰县|
平顺县|
通渭县|
平阳县|
镇平县|
安岳县|
陵水|
普格县|
兰州市|
应用必备|
华宁县|
托里县|
贡山|
聂荣县|
绥宁县|
闸北区|
迁西县|
江源县|
双辽市|
元朗区|
珠海市|
乌兰察布市|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