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太尉府-《三國庶天子》
第(3/3)頁
董卓摸著又粗又硬的濃須,皺眉搖頭道:“京師戒嚴,排查杜絕奸人,你是老夫故交之后,又有救駕之功,算哪門子的奸人?一定是老夫手底下那班豬狗會錯了意,下次見到他們,老夫定當好好教訓他們!”說了些場面話。
張蒙順水推舟,道:“這時節內外不寧,董公麾下將士紀律嚴明,做的是分內之事。能帶出這樣的將士,董公的手腕更令人欽佩!”依然捏著鼻子給董卓戴高帽。
董卓果然吃這一套,紅光滿面,點頭道:“你有這個見識,不枉我看重你。”
兩人寒暄了一會兒,話題自然轉到了雒陽政亂上來。
董卓叉手嘆道:“此番京師大亂,惡果其實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埋下。閹豎與外戚相斗至今,受牽連者甚眾,比如陳仲舉、李元禮等人都是遭到陷害的仁人義士,以至于早已化為朽骨,仍不得翻身,其余受黨錮禍害的海內名士,又豈能勝計。我董卓雖是一介匹夫,但亦知善惡、辯忠奸、明黑白,這陣子之所以忙碌,實則都在為這些忠義之士奔走,雪清沉冤,卻是無暇顧及旁事了。”
陳仲舉即陳蕃,李元禮即李膺。陳蕃與竇武、劉淑合稱“三君”,李膺則為“八俊”之首,都是從前一等一的巨儒名士,不過都因為卷入與宦官的黨爭被黨錮乃至論死。時人由此將二人并列,以“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之語稱贊。
張蒙點點頭,董卓主持破除黨錮,為從前受到黨錮的名士正名,雖然目的是為了拉攏士人,但至少從結果上來說,的確是一大善舉。
董卓繼續道:“朝廷混亂久矣,積弊已深,小人奸人當道橫行。治亂世需用重典,我既然解除黨錮,接著就要清除奸佞,任用國家棟梁匡社稷、立秩序。你有所不知,這幾日我我在朝中,所做之事都是為了矯正弊政,裁汰貪臟枉法及瀆職官吏,又征辟天下有名望的士人補任,譬如潁川荀慈明、陳元方、韓元長、陳留申屠子龍等,均在其列哩。”
荀慈明即荀爽,陳元方即陳紀,韓元長即韓融,俱為潁川世家大族中的代表人物,申屠子龍即申屠蟠,雖不是出身大族,但名望素重,受到郭泰、蔡邕等大儒的推崇。董卓請這些人入朝為官,不用說也是在向士人示好,加以籠絡。
張蒙心里冷笑:“你矯正弊政,矯到連天子都換了,本末倒置,怎么卻略過不說了?”即便頗為不以為然,只覺董卓漸漸要說到今日相見的點子上了,于是再接再厲吹捧:“董公大刀闊斧銳意改革,實孚士林之望,敢為天下先。”
董卓聞言,喜上眉梢:“知我者,承英也。”越講越來勁,“任命朝官,我只說了一些名頭大的,另外名頭沒那么響的、年紀沒那么大的,我就不一一道來了。咳咳,治國安邦,需要內外兼修,朝官之外,我還任命了許多名士外調就職,穩定地方,譬如韓文節、劉公山、孔公緒、張孟卓、張子議等等,你覺得如何?”
韓文節即韓馥,劉公山即劉岱,孔公緒即孔伷,張孟卓即張邈,張子議即張咨,要么是清流之士、要么是漢室宗親,各有名聲。
張蒙只覺董卓有些飄飄然了,忙道:“在下豎子,不敢妄議高士。”
董卓似乎有些回過神,笑了笑道:“也是,他們中大多是你的長輩,恐怕接觸不多。”說到這里,意味深長地看著張蒙。
張蒙被他一雙蒼狼般地雙眼看得如芒在背,佯笑道:“董公覺得我怎樣?”化解尷尬,不失時機將自己的目的以玩笑的口吻說出。
誰知董卓忽地收起了笑容,神情驟肅。
張蒙心中一緊,但仍然面不改色,微笑目視董卓。
董卓沉默良久,先是搖頭,而后眼瞼下垂,輕輕吐出四個字:“你不一樣。”
張蒙打個哈哈,只道董卓還在客套:“不一樣?請董公明示。”
董卓抬起頭,目光銳利:“我欲奏請天子,拜你為宮門司馬,另外......我有個孫女,年方十四,欲配與你,結為一段良緣,不知你意下如何呀?”
張蒙聽罷,當場瞠目難言。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青岛市|
双桥区|
无极县|
恩平市|
买车|
柘荣县|
天等县|
桐梓县|
泽普县|
元朗区|
太原市|
板桥市|
尖扎县|
卢龙县|
渝中区|
永新县|
慈溪市|
宁强县|
杂多县|
方城县|
庐江县|
手机|
城口县|
蓬莱市|
大名县|
来凤县|
新绛县|
荆州市|
聊城市|
仙桃市|
丰宁|
信阳市|
江山市|
永仁县|
马鞍山市|
牙克石市|
江孜县|
台安县|
延津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