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張助理的困惑-《重生之工業狂潮》
第(1/3)頁
張兵今年25歲,燕京科大無線電系畢業,在讀工業自動化研究生。馬建國是北鋼設計院的教授級高工,兼著張兵的導師。
前邊大家稱呼張兵為助理,實際是對他崗位的稱呼,而不是助理研究員之類的職務職稱,實際上張兵只是馬主任的小跟班,跟在身邊學習,幫馬主任處理一些雜七雜八的事務,跟在馬主任身邊學了不少東西,各人也有了一定積累,就想拿個項目搞搞設計,出出成績,弄好了,評個獎啥的。
10月8日,張兵跟隨陳立春來到濱海縣南陳村,張兵有點傻眼,知道陳立春昨天吹了牛,現場一看,這牛吹的可真大:名片上的濱海機械加工有限公司,竟然是村辦企業,霎時有上了賊船的感覺。
這哥倆是從燕京坐火車來到藍市,又轉客運班車,停停走走一個多小時才來到的南陳村。張兵感到,這里遠離城市,距離藍市市區最少20公里;工業基礎薄弱,一路上見到的企業都是小打小鬧;南陳周圍四里八鄉都是農村,也缺乏產業發展所需的科技和人力資源。結論,在這里辦企業,沒前途啊。
現在,張兵坐在陳家新房里的八仙桌旁,屁股下的馬扎真是讓人不舒服。“兩位陳總,實話說,我真得不看好這里,這里位置偏僻,不具備發展大工業的基礎,要不咱們到藍市市區或者市郊重新選址吧。你們市的藍鋼這幾年發展不錯,依托藍鋼,應該能夠快速起步發展。”
“陳工,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首先,現在華夏扶持壯大鄉鎮企業,我們鄉鎮這里,土地資源充足,一張白紙,才好大手筆布局。我要是在市區守著藍鋼,別說150,就是15畝用地都拿不到,征占拆遷能折騰死你。其次,這里雖然缺乏產業工人,但是我們周邊村落密集、人工充足,我在這里建廠,不是想當黑心老板,而是想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早日小康。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我也是給農村經濟找一條更好的出路。將來家家都有勞動力在我這里上班,工人拿到工資就會拉動社會消費,發展潛力不次于市區。第三,我這里往東40里是濱海縣城,往北50里是藍市市區,往西140里是薊市,薊市東港是華夏北方大港,離我這兒不到120里,我們村北邊正在修連接國道的濱藍公路,估計明年這個時候就能通車,濱藍公路再往西就能接上沿海公路,將來還要修建沿海高速,交通相當便利,可不是您口中的荒郊辟野。這里生機一片,是未來的黃金寶地啊”。
陳立東拿著根粉筆,在八仙桌上邊說邊畫,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說的張兵一陣訝然。這就是陳立春說的當小學教師的弟弟?竟然說的我這個碩士研究生無言以對!
“好吧,你是老板,我只是提個建議。關于這個機加工項目,你有什么打算?”
“張工,我家這間工廠,準備按照小步快跑的思路,先搞軋輥、輥筒和石油鉆桿,為啥弄這三樣,是跟我們周邊的工業發展需求相配套的。您看,我們市區有藍鋼,以煉鐵煉鋼為主,這里是南銀不銹鋼廠,以軋制管材、線材為主;這條公路從市區出來,穿過豐藍縣和我們濱海縣,豐藍縣最少發展起六家軋鋼廠,以軋制螺紋鋼為主,這些鋼鐵企業就是軋輥的大市場。您再看我們濱海縣和在東邊的藍柏縣,兩個縣有上百萬畝水稻,年產50萬噸稻草,五年來,兩個縣利用稻草加工造紙,已經建成的造紙企業六、七家,將來還會從薊市東港運來山姆國廢紙,進一步提高造紙產能,一臺紙機最少就有70多根各類輥筒,每根上百元到幾萬元不等,這就是市場。再說我們濱海,這里是濱海油田的總部和采油基地,您知道隨著汽車產業興起和各種工業消耗,華夏對石油需求非常大。我們這一帶探明的原油儲量是6億噸,現在濱海油田年產原油是50萬噸,據說上邊已經下達開采計劃,10年內濱海油田的產能會達到200萬噸,勘探鉆井和開采鉆井的任務會加倍,所以鉆桿也是剛需。”陳立東又是侃侃而談,這就是重生人士的福利,說的張兵又是一臉懵逼。
張兵一陣mmp,工廠選址我無言以對,產品定位又說不過你,“好吧,你的市場調研做得還算可以,加工這些產品應該可行。那您想怎么進行項目設計?”
“張工,編制項目設計方案是您的事情啊,我就盼著能請到您這樣的高手來出手呢,走走走,我們去生產車間去看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哈|
利川市|
水城县|
尉犁县|
保定市|
贵南县|
阿克陶县|
绥滨县|
嫩江县|
玉龙|
延边|
渭源县|
青川县|
灵宝市|
安新县|
望谟县|
十堰市|
清原|
宝坻区|
乐至县|
明光市|
游戏|
高要市|
土默特右旗|
康平县|
柳江县|
玛纳斯县|
平舆县|
梧州市|
礼泉县|
台湾省|
阿尔山市|
谢通门县|
禹州市|
防城港市|
昌吉市|
林芝县|
麦盖提县|
定州市|
台北县|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