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東洲容不下林家。 但這片大陸容得下。 就算這片大陸容不下,其他大陸也容得下。 代價就是舍棄未來。 哪怕是對于一個散修來講,修煉資源都是極其重要的,對于一個各方面消耗都極其龐大的家族來講,擁有一個穩定的收集渠道是重中之重。 因此,如果舍棄一切資源撤離,林家能否存活不好說,但想要重新崛起一定是千難萬難的。 資源,是任何一個家族的命脈。 如果一個家族連命脈都交出去了。 是生是死,也就不在掌握之中了。 代價過于嚴重。 林家高層中,贊同的并不多。 而第二個選擇就是坐下來談一談。 談,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但是這些代價和損失相比,還是代價更容易讓人接受。 前提是對方不獅子大開口。 事實上,這些聯手的附屬家族也都不是傻子,雖然和林家結仇了,但林家現在已經沒有地至尊了,十幾名至尊雖然聽上去很嚇人,也確實擁有覆滅他們這些家族中任何一個的能力,但是,林家和他們的差距已經被拉平到了同一個層次,相當于一個三維人落到了二維的空間里。 這意味著雙方都有覆滅彼此的能力。 所以,誰都不敢先出手。 而他們聯手的目的,就是為了瓜分林家原有的資源。 既然林家愿意坐下來談談。 他們也不愿意和林家魚死網破。 畢竟,一但開戰,其他家族如果出動至尊級別的戰力,他們也要拿出對應的至尊級戰力,最終誰吃肉不好說,但如果林氏一族的至尊盯死了某個家族的至尊,寧可不要命也要把這個家族的至尊拉下水,只是想一想這些家族就都有點畏懼了。 能不開打自然是最好的。 能不魚死網破,自然也是好的。 至于說,等林家未來重新回到鼎盛時期會不會報復他們…… 這個問題就很復雜了…… 首先,按照林家目前的這些至尊和年輕人的天賦來看,再培養出幾個至尊是有把握的,但想要培養出地至尊,就算能,他們這一代估計也看不到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 他們操心也沒用。 總不能因為害怕林氏一族再冒出一位地至尊,而未雨綢繆,在今天把林氏一族往死了趕盡殺絕吧? 這不是純粹的因噎廢食嗎? 與其有這個精力,甚至付出自家至尊的傷亡都要對林家趕盡殺絕,為什么不把這種精力和決心放在培養自家子弟上,希望自家子弟中出現一位地至尊? 修煉者的思維都比較簡單直接。 而這種簡單直接的思維,也導致了修煉者看問題向來看本質的優勢。 求人不如求己。 或許他們能扼殺一百名、一千名、一萬名擁有成為地至尊潛力的天才,甚至是成為天至尊潛力的天才。 但是,總有天才是漏網之魚。 換句話說,大千世界不會因為他們的扼殺就沒有天至尊了,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扼殺導致地至尊斷層。 他們原本處于什么層次,將來還處于什么層次。 這就是治標不治本。 什么是治本? 治本就是像林家老祖一樣。 培養出一名自家的地至尊。 自身強才是真的強。 而且,退一步來講,就算林家擁有報復他們的心思,這種心思失去了實力的支撐也沒有用。 如果他們真發現了林家擁有一名可以成長為地至尊的天才,到了那時,再截殺也不遲。 他們掌握著主動權。 所以他們可以有兩手準備。 反觀林家。 因為失去了地至尊。 從主動方變成了被動方。 不過,這些都是林家必須品嘗的后果之一,作為曾經的附屬家族,他們不會有任何憐憫,因為換做是他們,林家對待他們的手段可能會更凌厲。 因此,在林家主動低頭,和諸多附屬家族簽訂協議的會議上,諸多附屬家族的族長充分將林家的一節節脊梁骨敲碎,化作遏制林家崛起的手段。 玩的都是陽謀。 比如說:某座城池是我族的族地,希望林家給予我族自治權,包括對此城周邊資源的掌控權。 不管怎么說,林家都是這些附屬家族曾經的老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