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會兒李東陽、楊廷和幾人站出身來,向著朱厚照拜下道:“陛下,臣等有失察之罪,身為內閣,竟沒有察覺此等大事,還請陛下責罰?!? 發泄了一通,朱厚照心中怒火稍稍被壓制了幾分,同時掃了李東陽幾人一眼,猛地一揮衣袖道:“你等的確有失察之罪,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救濟災民,嚴查陜西官員欺上瞞下之人究竟有哪些,朕要誅了他們九族。” 一名官員突然之間向著朱厚照道:“陛下,臣彈劾錦衣衛指揮使李桓,同樣有失察之罪,請陛下嚴懲……” 朱厚照正在氣頭上,滿腔的怒火無處發泄,聞言登時沖著那官員怒喝一聲道:“值此之際,不思如何救濟災民,卻想著以此攻訐同僚,其心可誅,給朕除了他的官身,著錦衣衛嚴查。” 這官員本就是監察御史,先前朱厚照得知有巡察御史同陜西官員相互勾結欺上瞞下,已經是恨不得將那巡察御史曹鋒給殺了,這名監察御史竟然在這個時候跳出來攻訐李桓,自然是成了朱厚照發泄怒火的對象。 這監察御史聞言不由一愣,隨即面色大變,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臣……臣無有私心啊,臣冤枉……” 朱厚照根本就不聽對方的辯解,怒吼道:“拖下去。” 登時兩名值守的禁衛上前,將那御史給帶走。 一時之間,百官心中惴惴,朱厚照目光落在李東陽幾人的身上道:“傳朕旨意,即刻命戶部調撥錢糧,賑濟災民,地方官員但凡賑濟災民不利者,嚴懲不待?!? 說著朱厚照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閃過一道凌厲的殺機道:“天災猶可恕,人禍必誅之?!? 這話眾人聞知心中凜然,天子的意思很清楚,如果說是天災的話,倒也罷了,可是如果是因為人禍引發災民動蕩,必然嚴懲。 吐出一口濁氣,朱厚照走上御座坐下,目光一凝道:“可還有事?” 而這會兒身為戶部侍郎的包清上前躬身一禮道:“回陛下,現國庫之中有銀錢二百三十余萬兩,不知調撥多少銀錢賑濟陜西大災?” 朱厚照眉頭一皺,看向內閣眾人道:“諸位想來已經有了賑災之策吧,朕且問你們,此番賑災,所需幾何?” 對視了一眼,李東陽上前道:“回陛下,陜西最緊缺的便是糧食,朝廷可于湖光、河南、山東等地購糧,然后運往陜西,至少需銀錢百萬……” 朱厚照皺眉道:“朕若是沒有記錯的話,秋稅不是剛入庫嗎,為何不直接調撥糧食運往陜西?!? 顯然在朱厚照看來,若是直接調撥銀錢的話,還需要花費時間去購糧,這其中浪費的時間,可能遲了幾日就會有無數的災民活活餓死。 朱厚照話音剛落,就聽得一名官員跳出來道:“陛下不可,那些糧食已經有了用處,一者調度于邊軍糧餉,一者供應京師所需,事關軍隊與京師的穩定,絕不可擅動。” 朱厚照看向王陽明、劉宇、楊廷和、李東陽幾人。 這會兒楊廷和緩緩開口道:“陛下,鄭侍郎所言甚是,那些糧食的確不可輕動,不過倒也不是沒有折中之法?!? 朱厚照看著楊廷和道:“楊愛卿繼續說?!? 楊廷和緩緩道:“陛下可下旨,著其中一部分糧食轉運陜西救災,另撥銀錢采購糧食入京,以如今京師存糧,打一個時間差,倒也沒有什么問題?!? 朱厚照微微點了點頭,看向王陽明、劉宇幾人道:“幾位以為可行否?” 王陽明點頭道:“回陛下,此法可活災民無數,縱有一定風險,臣以為可行?!? 誰都知道漕糧不可輕動,京畿周邊產量早已經無法供給京師所需,每年朝廷需自湖光等地運轉大量糧食入京,以供應京師、邊軍所需。 可以說一旦京師糧食供應出了問題,則京師必然大亂。 這也是為什么先前那名官員反對動用漕糧的緣故。 楊廷和等人能夠提出動用一部分漕糧,在一定程度上是承擔了相當大的責任的,畢竟京師動蕩所造成的危害,絕對比一地災情要大的多。 朱厚照當即便道:“傳朕旨意,暫撥漕糧百萬石,轉運陜西,救濟災民?!? 百官齊齊向著朱厚照叩拜道:“陛下圣明。” 朱厚照深吸一口氣眼中閃過精芒道:“著戶部、三司派出得力官員親往陜西,給朕盯緊了這批救濟糧,務必要給朕用到災民救濟上?!? 李東陽、楊廷和、王陽明等人神色肅然道:“臣等領命?!? 看了百官一眼,朱厚照忽然向著李桓道:“李卿,你可有什么要說的嗎?” 方才李桓一直在一旁站著,沒有開口,這會兒朱厚照詢問,不少官員都是向著李桓投來了目光。 李桓向著朱厚照拜了拜道:“回陛下,陜西錦衣衛千戶袁明勾結陜西官員欺上瞞下一事,臣有失察之罪,還請陛下責罰。” 朱厚照搖頭道:“袁明坐鎮陜西已有數年,李卿你執掌錦衣衛不過數月,又一直督辦謀逆一案,此事與卿何干。” 李桓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臣即為錦衣衛指揮使,那么錦衣衛出了這等事,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說著李桓鄭重道:“請陛下責罰?!? 朱厚照微微沉吟一番,注意到百官神色,忽然點頭道:“錦衣衛指揮使李桓疏于監察,以至于下屬勾結地方官員欺上瞞下,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一些官員聽朱厚照開口,本以為會怎么懲罰李桓,卻是不曾想竟然只是罰俸。 誰都知道罰俸這種懲罰根本就是做一個樣子罷了,罰了和沒罰根本就沒有什么區別。 但是你要說沒罰的話,還真說不過去,因為這還真的是一種懲罰。 李桓恭敬道:“臣謝陛下!” 說著李桓眼中閃過一道精芒道:“陛下,臣以為,此番京營重整,老弱裁汰,必然急缺大量士卒,而陜西大災,大量百姓流離失所,可于陜西招募大量精壯,予以錢糧,編入京營?!? 只聽得李桓繼續道:“一者古來民亂動蕩,必以百姓之中精壯為骨干,擇其青壯納入軍中,既可防止大量流民青壯造成民亂,又可給予這些百姓一條生路,不至淪為地方豪強之奴仆?!? 一些官員聞言皆是面色微變。 李桓話語之中的意思他們如何不懂。 地方豪強的擴張都是借助天災人禍,一者兼并土地,一者就是兼并人口,大量的百姓因為喪失土地不得不賣身為奴,成為地方豪強的附庸。 這些人口一旦淪為地方豪強的附庸,自然不再為朝廷所掌控,只會壯大豪強勢力,削減朝廷的力量。 但是李桓此舉顯然是動了許多豪強的蛋糕,那些地方豪強兼并土地,自然需要大量的佃戶為其耕種,所以大災之年的青壯往往都是地方豪強大肆收攏的對象。 一名陜西籍的官員,鄭太幾乎是本能的跳出來道:“陛下不可啊,民戶是民戶,軍戶是軍戶,太傅所言看似美好,實則不可行?!? 李桓眉頭一挑看著鄭太道:“哦,不知有何不可行?” 鄭太道:“前宋王朝便是施行此策,以防災年地方青壯聚集引發民亂,于是將之納入軍中,然則這些不過是普通百姓,并無戰力可言,只會靡費國家錢糧?!? 說著鄭太看著李桓道:“太傅既然說京營老弱病殘,不堪重用,那么下官請問太傅,你召一群百姓進入軍中,又有何用,既如此,還不如不整頓京營?!? 許多官員聞言皆是連連點頭。 前宋行此法,以至于空有上百萬地方廂軍,卻是無有一絲戰力,靡費大量金錢。 又一名官員站出來道:“臣也反對?!? 很快就有數十名官員齊齊表示反對,如果說仔細調查這些官員的背景的話,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站出來反對的官員之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陜西籍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