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以說這是自成祖朱棣后,對蒙古絕無僅有的大勝利,此戰后,汪直加俸四十八石,王越以功封威寧伯,成為明朝僅有的三位以戰功封伯的文臣之一。 第二年,還是汪直總督軍務,王越任總兵官,在黑石崖又大破入侵的韃靼。而這時候的汪直,不過年僅二十二歲。 甚至汪直還曾謀劃攻取安南重設交趾布政司,又想找出鄭和下西洋的資料,重現昔日鄭和七下西洋之盛況。 一個宦官竟然干下了他們這些文臣一生都做不了的大事,文官集團又如何能夠容忍。 終于成化十九年,百官群起而攻,憲宗皇帝不知出于何種考慮,汪直被貶往南京,離開了大明的權力中心。 然則十幾年后,也就是弘治十一年,弘治帝試圖召回汪直,頓時惹得百官沸騰,群起而攻,弘治帝迫于百官壓力只能不了了之。 在場的諸位閣老,當年還不過是朝中普通的官員,可是至今卻仍忘不了汪直少年得志,是何等的權柄滔天,氣焰不可一世。 捋著胡須的謝遷冷哼一聲道:“昔日出了一個汪直已經是令我等文官顏面無存,如今萬萬不可讓汪直之事重演。” 一直沒有開口的閣臣楊廷和突然之間道:“那就傳監察御史羅文祥前來。” 幾人眼睛一亮,既然先前是羅文祥彈劾李桓,經此一遭,羅文祥幾人同李桓可謂是勢同水火,那么針對李桓之事交由羅文祥再合適不過了。 正說話之間,就見一道身影出現,正是前去求見天子的李東陽。 見到李東陽的時候,楊廷和沖著李東陽拱手道:“西涯公,陛下那里……” 李東陽號西涯居士,而楊廷和小了李東陽足足十二歲,所以楊廷和一直以晚輩之禮相稱。 李東陽臉上露出幾分苦笑,看了幾人一眼道:“關于如何處置羅文祥,陛下讓我們拿出一個意見!” 謝遷當場便道:“這不可能,羅文祥身為監察御史,有監察、彈劾之權,他彈劾李桓本無過錯,哪怕有錯也只是錯在沒有實證罷了。陛下怎么能夠因此而怪罪羅文祥,此舉莫非是要阻塞言路,此非明君所為……” 李東陽正想開口,突然就見一名吏員跌跌撞撞的跑了過來,氣喘吁吁,臉上帶著一副怪異的惶恐之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