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詭異世界。 南疆,莫托薩爾大雪山,數百里外。 郁郁蔥蔥的森林之中,蟲鳴遍地,蛙聲連連。 夜色深沉,一座黑暗深邃的山洞里,一道高大的黑衣身影緩緩走出。 正是第四次來到詭異世界的李觀棋。 而這里, 是他上次在【咒術學院】副本結束之后的存檔點。 “赤公明……” 李觀棋遙望遠方,目光似乎穿透數百里之遙,看見了那座位于雪山深處的南疆總校。 “不能回學院,得換個辦法通知他。” 李觀棋現在修為提升太快了。 上次【咒術學院】副本結束之后,他的咒術境界才一元級巔峰。 而現在呢? 兩儀級巔峰了。 對于詭異世界的人來說,他在一天不到的時間里, 就突破了整整一個大境界? 這太離譜。 用南疆王的“靈基藥劑”也掩飾不了啊。 那玩意兒只能幫助破境, 哪能直接幫助破境之后又把修為提升到當前境界的巔峰。 武道修為也是,暴漲一大截。 遮身項鏈可瞞不過南疆總校那群教授。 南疆總校是回不去了。 估計以后也回不去,因為武道修為和咒術修為并存,而且還都能超過三才級的人……絕對不會有什么好下場。 “叮!” “你已解鎖‘任務’系統。” 這時,冰冷的機械女音忽然在李觀棋腦海里響起。 “從今以后,你經歷的副本和其它超凡者將會截然不同,任務系統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為你頒發獨一無二的任務。” “叮!” “新任務發布!” 【蠱寨迷魂】 任務介紹:無。 任務地點:南疆,常離山脈,越青區,莫邪蠱寨。 任務時限:你必須在一個月之內,趕到莫邪蠱寨。 “……說是任務,其實和副本有什么區別?” 李觀棋語塞。 這任務實際上也沒給出什么信息。 和副本一樣,需要自己探索劇情,以及通關條件——雖然他已經通過模擬器知道了條件。 唯一的區別,就是現在需要他自己跑去劇情地點那里。 “嗯?任務系統?等等……” 李觀棋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 時間問題。 一億超凡者,每個人完成副本所需的時間都不同, 所在世界的時間也不同。 既如此, 武夫路線的【雷城第一】副本, 四象秘境十年一開, 這種有時間條件的限制,又怎么可能作為統一副本呢? 模擬世界里,四象秘境開啟的時間,是新紀4871年。 一直以來,李觀棋完成副本的速度都飛快,所以結束了三次副本之后,他的詭異世界,時間依舊在新紀4871年。 可是對有些超凡者來說,新紀4872年了,他們都還沒完成第二個副本的通關條件呢。 既如此,在4871年就要開啟四象秘境的雷城,怎么能作為全體武夫超凡者的統一副本? 時間對不上啊。 唯一的解釋就是,【雷城第一】壓根就不是統一副本。 現在,是李觀棋第四次進入詭異世界。 對他來說,他的咒術師路線,不再是統一副本,而是變成了專屬的任務機制。 那么同理可推,如果他這次選擇的是武夫路線,那么他也應該開啟武夫路線的任務系統,而不是跟著其它武夫路線的超凡者一起, 進行同一個副本。 所以。 【雷城第一】不是統一副本,它是專屬任務。 武夫路線的專屬任務。 只有李觀棋這種情況,才能達到開啟條件! 至于尋常的武夫路線的超凡者,這一次進入詭異世界,壓根就不會碰到這個【雷城第一】任務,他們經歷的,應該還是低難度的統一副本。 這樣一來,就完全解釋得通了。 畢竟【雷城第一】難度太高了不是么? 高得離譜。 最后四大老祖,全都是四象級巔峰的存在,還有一位身受重傷也是四象級,治好傷勢直接五行級的強大咒術師。 李觀棋這個超凡第一人都差點死在那里。 而現在的一億超凡者普遍都在lv.10~lv.20之間徘徊。 面對雷城事件,一億超凡者里面有幾個能活? 這個難度對他們來說完全超標了。 “應該就是這樣,【雷城第一】壓根就不是統一副本,而是只屬于我一個人的專屬任務。” 李觀棋輕聲自語。 沒被授予這個任務的武夫,在離開赤血堡壘之后,壓根就不會碰上云家軍,也就不會被污蔑殺頭,不會被云浩救下,不會被云浩送到雷城,也就不會有后面那檔子事兒了。 這個結論是最合理的。 符合時間問題,也符合這離譜的任務難度問題。 李觀棋對這個結論已經有99%的確定。 等下次回歸現實,詭異世界進行兩條路線的結局大盤點的時候,就能徹底確定了。 當然,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詭異世界的事情。 咒術師路線的任務——【蠱寨迷魂】。 他必須要在一個月內趕到莫邪蠱寨。 不過在此之前,他要先救人。 “一個月時間,還長,等我救了秦鹿白再說。” 李觀棋單手掐訣,化作一陣疾風,朝最近的南疆城池趕去。 南疆總校不能回去。 用咒術手段通知,也難免會留下蹤跡。 還是得用人類最原始的方法。 找人送信。 …… …… “有老夫的信?” 數日之后。 南疆總校,漫天飛雪。 屬于教師的別墅園區之中,赤公明打開自家別墅的大門,看著門外那個站在風雪里的信差,疲憊道:“何人所送?信呢,倒是拿出來。” 赤蕭蕭的尸體不知所蹤,讓這位老人整日提不起半點精神。 “不知。” 年輕信差搖了搖頭,遲疑道:“說來奇怪,我昨晚在驛站里值班,結果我的上司突然就走了過來……可我上司那個時間點應該早就回家了,而且他很嚴肅又急切,命令我連夜出發,給南疆總校的赤公明教授送一封口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