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54章 完美演出-《西游之我在大唐搞娛樂》


    第(2/3)頁

    “還沒演唱,氣勢上和人氣上就已經勝出了!”

    此時,音樂聲起,選手們變化著隊形,開始了表演。

    在他們演唱的時候,有人在彈幕上發了幾段介紹性的文字。

    《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的時候,是一首戰場上的軍歌。

    在公元620年的時候,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

    于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贊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李世民登基后,親自把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再經過宮廷藝術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

    在原有的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婉轉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

    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感天動地。

    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

    在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連外國的賓客都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中華民族鼎盛時期的象征,果然氣勢不凡。

    《秦王破陣樂》在當時的名氣很大,甚至傳到外國。

    玄奘大師到達印度后,印度戒日王拜見他時就曾問起此曲的事項:

    “師從支0-0那來。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復有何功德致此稱揚”。

    后來,日本遣唐使節粟田正人將這首歌曲帶回了日本。

    又過了幾年,李世民親自設計《秦王破陣樂舞圖》,據圖可知:

    舞隊的左面呈圓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戰車,后面擺著隊伍,隊形展開像簸箕伸出兩翼、作成打仗的態勢。

    太宗叫呂才按圖教授給一百二十八位樂工,經常穿甲持戟練習。此曲即為這場樂舞的主題曲。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一年——貞觀元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陣樂》,這是此曲第一次在這樣莊嚴、隆重的場合中演奏。

    貞觀初年,唐太宗詔魏徵等增撰歌詞7首,呂才協律度曲,訂為《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李世民親制《破陣舞圖》,對舞蹈進行加工:左圓、右方,先偏、后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以像戰陣之形。舞凡三變,每變為四陣,計十二陣,與歌節相應。令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人﹐披甲持戟﹐執纛演習﹐定名為“七德之舞”。

    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員及“蠻夷酋長”,于玄武門外奏之。

    擂大鼓,聲震百里,氣壯山河。

    后用馬軍2000人,引隊入場,尤為壯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陆河县| 波密县| 三江| 炉霍县| 南澳县| 桐城市| 聂荣县| 明光市| 崇文区| 湖南省| 日喀则市| 桦南县| 江门市| 刚察县| 宣城市| 惠州市| 延吉市| 丹凤县| 思南县| 顺义区| 外汇| 法库县| 兴化市| 宝山区| 文登市| 无棣县| 双城市| 页游| 桃园县| 南宫市| 连山| 林芝县| 中江县| 朝阳区| 乐至县| 宝丰县| 抚宁县| 伊宁市| 武冈市| 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