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梁琦將顧黎陽遞過來的設計圖慎重的說好。 設計圖可是關系著芯片能否成功誕生,不容他大意。 將設計圖對收好之后,梁琦也是將一份文件遞給顧黎陽。 “boss,這是我整理出來,我們需要的各種原材料以及設備。” 顧黎陽將文件打開,文件上寫的是制造芯片需要的材料,比如晶圓、半導體材料等等。 晶圓,就是用來的制造芯片的東西。 顧黎陽制造出來的半成品,就是芯片光刻到晶圓上面,還沒有切割的。 半導體材料就是用來生產晶體管的,是芯片中的基本元素。 是一種用來調節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其實在顧黎陽獲得的芯片的制造工藝,用到的材料用的并不是晶圓。 而是比晶圓的制造材料更加好的一種材料。 不過這種材料目前來說,還合成不出來。 而且一旦用了這種材料,那芯片的性能那是分分鐘超越梟龍的芯片的。 還更加的強大,不過后續引發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畢竟這種新材料是屬于半導體的一種,一種全新且優良的半導體,絕對會引發科學界的地震。 想到這里,顧黎陽還是乖乖的使用市面上最常見的硅材料。 這一次顧黎陽要使用的是16英寸的晶圓。 而現在梟龍、英特威生產的7nm、5nm的芯片,使用的都是12英寸的晶圓。 從數字上看,肯定會覺得顧黎陽的技術不行,人家都用12英寸的,你才用16英寸的。 其實不然,在科學界上,自然是數字越小,象征著技術、研究更加的超前。 但是在晶圓上面,卻是要反過來。 越大尺寸的晶圓其實技術難度更高,因為晶圓要達到能夠使用的要求十分苛刻。 要求晶圓表面的起伏程度控制在100nm以內,換個說法,就是昆侖山脈,從開頭到結尾之間距離的起伏程度不能高于十厘米。 可見一塊晶圓內蘊含的技術也是十分難的。 所以對晶圓來說,晶圓的面積越大,生產難度就越大,產出的芯片也是更多,反之就越小以及越少。 不過對顧黎陽來說,no problem! 技術方面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