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虎嘯山之所以得此稱呼,因為它真的就是一座倒懸著的大山……以其為中心,有七顆地球那么大的行星繞著它做圓周運動,正是這一奇詭而又無法被物理科學解釋的情景構成了珊戴爾星系的大致圖景。據說當年播種者選中此地作為虎嘯山的“封印之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這兒有一顆剛剛新生的恒星,其中蘊含的氦氫燃料可以夠它核聚變很久很久……于是播種者便抽干了這個太陽,并將其能量完全注入虎嘯山中,作為系統運作的第一個“點火裝置”。 你想想,需要一顆太陽才能將這個封印裝置成功地“點火”,虎嘯山的耗能是有多恐怖…… 無論如何,這個大膽而又新奇的假設終究成功了,虎嘯山成了已知宇宙中唯一一處可以替代恒星的星系。多年后的某一天,宇聯的科學家們再度將目光投向這方播種者留下的大印,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其逸散能量大的驚人!虎嘯山以整整一顆恒星作為點火裝置,內部更是運行著播種者留下的無數道魔法回路,用以鎮壓住戲天帝,能耗大的不像話……即便最后只有萬分之一的能量以“乙太”的形式泄露出去,依舊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一不做,二不休,放著這么一個逸散能力堪比恒星發動機的大家伙在這兒空轉未免太可惜了。 麥加托比亞早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完整的乙太驅動系統,借用他們的科技結晶,搜集太空中的乙太并不多困難。珊戴爾星系的七顆行星便由此迎來了第二春,它們被改造成適合居住的樣子,成為宇聯之中一個極其特殊的地方——流民收容中心。為了不讓流民想起他們逝去的故鄉,這兒的所有行星一律不命名,以1號殖民星、2號殖民星的順序相稱,越靠近虎嘯山的星球編號越靠前。 說來也怪,這虎嘯山的體積和原本的恒星相比簡直就是芝麻一般大小,也不發光……但僅僅憑借其逸散出來的高能乙太粒子,竟然可以很好地養活七顆行星的流民,實屬不可思議。(借助麥加托比亞的技術,收容乙太粒子之后可以將其轉化為核能、電能,且轉化率接近100%)流民們或許來自各種各樣的星球,有科技主導的,有魔法主導的……技術交流在這兒并不禁止。假如你是個甘道夫,完全可以跑到科技主導的文明那里教他們怎么和動植物通靈,沒人會來制止。所有殖民星上的人都享有和宇聯治下區域人民同樣的權利,他們也可以乘著飛船離開珊戴爾星系,并沒有什么規定強制他們一直留在這兒。 但這些年來,有心思往外跑的人并不多見,大多數都跟蝸牛一樣……留在珊戴爾星系就不挪窩了。 畢竟故鄉已毀,天下之大,又能走到哪里去呢? ———— 珊戴爾星系不設立一般意義上的“政府”。原因其實也挺好理解:流民多半是因為母文明被各種各樣天災人禍毀滅了,有的死于僵尸病毒,有的死于外敵入侵……總之各有各的慘法。出于人道主義,宇聯會派人去救,但救出來之后人口往往也銳減的差不多了,一個文明差不多剩下個十幾萬人是最多的。這么一來,七顆星球的資源對他們來說就太大了,時至今日,土地和海洋依舊有很多空地沒有分配出去。 可珊戴爾星系里已經塞了三百余個文明遺孤,分別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出處。 一個政府怎么管的過來? 因此,這里只有一個“駐珊戴爾星系安全管理中心”,負責解決最最基礎的安全問題和犯罪問題,這一任的總負責人便是賽巴斯。不過說實在話,他的工作真心不算多……經歷過滅族之災后,流民基本都會進入一個很長的頹廢期,再加上不同種族見的住區地理位置相當分散,也著實沒什么犯罪的機會。宇聯的高生產力足夠保證每一個人過上富足的生活,沒有階級對立,犯罪量隨之大大減少。 而接待外賓用的“臨時住所”,就和安全管理中心一并設立在1號殖民星上。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