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次張夢白要去好幾個地方,但因為他境界高深, 用起遁法也是無比熟練, 在路上并沒有花費多久的時間。 前面一切順利,最后便只剩下了儒家三十六院。 現如今儒家三十六院遍布各地眼線,因此張夢白要比之前去過的幾個地方更加小心謹慎。 說來也是怪哉,道家與儒家之間的關系形如水火,但是張夢白和陶緣的關系卻并沒有那么惡劣。 甚至在遇到些重要事宜的時候,他還能夠與陶緣并肩站立。 就比如這次遇到站隊的事情,張夢白目前還是舉棋不定,但他心里多少有點偏向大周了,而他收到了陶緣親筆書寫的書信。 信里的內容無非就是告訴張夢白如果定局,那么事態的發展將超出他們的掌控之類。 想到現在要去找陶緣,這就讓張夢白覺得心里很復雜。 儒家三十六院,每一院都有上千名儒生,但就是這么一個人數如此之多的地方,張夢白沒有看到太多的生氣。 那些白墻黑瓦,將儒生們的靈動之氣全部遮蓋起來。 三十六院交錯縱橫,這些儒生口中談論的除了典籍書經,便沒有多少有趣的東西。 張夢白頓時明白,怪不得儒家這些年沒有優秀的后輩出現。 已經失去靈氣與生氣的地方,想要出一名天驕之中的天驕,簡直是無比艱難。 或許,儒家最后一位俊良到了郭荀那里便停止了吧? 如果儒家一直是這樣的話。 將腦海里的思緒揮散,張夢白化作淺淡的清光來到三十六院最深處,戟門。 住在這里的人,是陶緣。 在戟門之外,有座高墻,墻上插滿了刀劍兵刃,這面墻,被稱作萬仞宮墻。 據說陶緣每當拂曉時分,便會來到萬仞宮墻前靜思昨日之過錯。 這座萬仞宮墻更是有著屏障的作用,將一切污穢隔絕,從那面高墻上無時無刻都在傳出凌厲的劍意、刀意等。 走過萬仞宮墻,乃是一座由劍刃鋪滿的長橋。 橋面,扶手,臺階等一應皆是劍刃。 此橋名為書劍橋,據說每當儒生犯下極大過錯時,便要從此橋赤足踏過,每一步都踩在劍刃上,每一步,都在懺悔自己的罪惡。 走過書劍橋,便是欞星門,三間由千年赤心石打造的沖天柱式石坊,其下設三扇柵欄門,最中間的那一扇便是只能有儒圣進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