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聽了這首歌之后,我甚至有種感覺是我不配聽這首歌!” “我們生在鮮紅的旗幟下,長在明媚的春風里。目光所至之處,聲音所傳之地,處處皆為華夏。” “可是生活在華夏的我們竟然卻從未有過,為這片深愛的土地,為這強大的國家而付出過什么的想法。” “在知道這首歌是改編于百年前梁啟超先生所作的詞曲之后,我專門去查找了當年的歷史。可以說,我是深深地被震撼到了。”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百年前。有一群正如我們一般年輕的青少年人,在我們依舊享受著生活的年紀,端起了鋼槍,扛起來了大炮!” “他們用他們年輕的生命,堵上了那些侵略者的子彈。為的就是幫助我們四萬萬同胞,將那些侵略者趕出華夏。” “為的也不過就是,讓我們華夏的土地不再狼煙四起,人民不再受苦,后代依舊是華夏人罷了!” “而梁啟超先生所作的《少年華夏說》,就是歌頌那批出現在華夏的,朝氣蓬勃的,強烈進取的青少年!可如今的我們,哪里配的‘華夏少年’這四個字!” “我應該在這里感謝沈飛白,因為如果沒有沈飛白,我就不會知道華夏曾經竟然經歷過那樣的苦難。也不會知道,原來華夏還有那樣的一群英雄等著我們去銘記!” “我在網絡上查了查,發現其實我們的國家并沒有忘記那批英雄。數百年來,幾乎每個經歷過炮火的城市都有相應的紀念陵園,用以紀念那批英雄。” “忘記以前那批‘華夏少年’的,只有忘記了歷史的我們而已!” “在敲下這篇文章之前,我已經在網絡上下單了鮮花,而現在快遞小哥正在敲門。關掉電腦之后,我便會攜帶者鮮花前往紀念陵園,向往日的英雄們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在最后,我要說上最后一句,我很慶幸于我生活在現在的華夏。同時,我也希望這首熱血的歌能夠激勵鼓舞更多的華夏少年,為了華夏未來的盛大光明,奮斗不息!” “愿我華夏所有少年,不負年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