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過了幾日,劉表病死、劉琮降曹的消息終于在整個江東傳揚開來。如此一來,吳地的不少百姓在茶前飯后閑談之余也對曹軍充滿了恐懼! 另一邊,曹操在占據整個荊州之后不但一舉接收了荊州囤積的大量錢糧,兵馬也一下子增加了三十余萬,除此之外還獲得了大小戰船七千余只,實力進一步膨脹! 在獲得大量的兵馬戰船之后,曹操又任命荊州降將蔡瑁為水師都督,張允為副都督,迅速組建起一支規模龐大的水師并在水上日夜操練…… 至此,曹操除了在人口方面略遜燕國一籌,其他方面與燕國相比均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在世人眼中均是如此。 荊州,刺史府。 荊州大局落定之后,曹操頭一回將麾下的所有文武重臣全都召集起來! 此番他的聚集眾人非為別的,唯一的一個議題便是確定下一個要攻滅的目標! “諸公……今荊州已定,劉備、劉琦等些許殘敵已不足為慮。孤思慮再三,決意先修整三個月,打造戰船軍械,招募兵士,待立秋之后即揮師百萬一舉剿滅劉備與江東孫權,諸位以為如何?” 府衙大堂,在原屬于劉表的位子之上,一身紅袍的曹操滿面笑容地望著堂下的文武眾人,眉宇之間可謂躊躇滿志,豪氣萬丈! 此番他將荊州收入囊中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不但保存了自身的實力,而且還收降了劉表的三十幾萬兵馬,大小戰船數千艘,收服了蒯越、劉先、文聘、韓嵩、鄧義等荊州賢才…… 這還不算,僅僅是此番繳獲的錢糧便夠他在荊州的七十萬大軍支用一年以上,這令素來出征為軍糧所限的他大喜過望!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雄厚的實力,他才將目光投向了鄰近的江東。若是能再橫跨長江天塹掃滅江東的孫權,他的實力無疑將遠遠超過北方的燕國;屆時再回過頭來揮軍北上,則大事一舉可定! 聞得曹操準備攻打孫權,謀士荀攸當即站出來道:“丞相……在下以為此時不宜再動干戈,原因有四……其一,荊州局勢未穩,人心未附,更有劉備等輩不肯降服,久必為患。其二,北疆未定。燕國雄踞于北,如芒在背,百萬大軍始終蠢蠢欲動,可謂丞相心腹大患。如丞相能一舉掃平江東還好,若是久攻不下,雙方陷入膠著,燕國必興兵南下攻取許昌!其三,我軍將士多出自北方,不熟水戰;如舍鞍馬而乘舟楫,則為舍長就短、戰力必將削弱,此乃兵家大忌……其四,我軍長驅南下,水土不服,多生疾病,乃至有嘔吐致死者,此四忌丞相不可不察……依在下之見,丞相目下莫如暫且休兵,多多施恩于荊州士民百姓。待得兵精糧足、人心歸附之時再思用兵不遲……” “荀大人之言甚是,還望主公三思……”荀攸言畢,程昱也當即出身道。 此刻曹操正是得志之時,聞言之后心中遂不禁有些不悅,面龐之上的笑容也略略淡去了一些。 少時,其“二位大人之言不無道理。可你們想過沒有,此番孤率軍南征,幾未張弓支弩便取了荊州。而今大軍兵鋒正盛,斗志正酣,江東百姓聞孤之名無不膽寒,如不趁勢攻取江東豈非坐失良機?再者……北方燕國雖勢大,然而兩年多來與孤也大致相安無事。今三年之約將至,如不在此之前取了江東,日后雷云與那孫權必沆瀣一氣圖我,如此孤當腹背受敵,悔之晚矣!與其坐等日后之患,不如今日再冒些風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江東,掃除后患,而后再休養生息,伺機與北方的雷云一決雌雄!” “主公之言極是,此時我軍當一鼓作氣先滅孫權,而后再與那雷云決戰……末將不才,愿為主公攻取江東!”聞得曹操之言,曹仁當即站出來鏗鏘有力地道。 “末將附議!” “末將也附議……” 夏侯惇、夏侯淵、曹洪、許褚、張遼、徐晃等一眾大將聞言也紛紛站出來鼎力支持。 見眾將全都支持曹操的決策,荀攸不由地輕嘆了一口氣,低下頭不再進言…… 眼見一眾謀士大多沉默不語,曹操不禁微微皺起眉頭,心中突然想念起因罹重病而無法隨軍出征的郭嘉(歷史上郭嘉死于公元207年)。 自從他進位為魏公之后,荀彧從此便告病不出,不久之后便離世(歷史上荀彧因反對曹操進爵而受到曹操猜忌,調離中樞,不久之后憂郁成疾而亡,還有一說為服毒自盡,時為公元212年),此后以荀攸為代表的一些重臣也漸漸與他有些疏遠,以前那種頗有默契的主臣關系已然一去不返,這令他感到十分的惋惜…… 他能理解荀彧等人,可這世上誰又理解他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