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顧雍-《三國之江山美人》
第(1/3)頁
顧雍此刻很郁悶,也很頭疼!
酒宴散去之后他原本打算回府,可剛剛出門不久便被人很客氣地攔下,而攔住他的也不是別人,正是適才宴席之上大展文采的燕國使臣張易!
身為江東孫氏的臣屬,他自然不好同一個外邦使臣私下有太多牽連,故而便準備敷衍片刻了事,可令他有沒料到的是對方卻顯得非常的熱情,一張口便直接以“師兄”相稱,弄得他半天沒有緩過神來……
待問清其中緣故之后,他才得知原來此人竟也是他老師蔡邕門下的弟子,如此一來他便不好再顯得太過生分了,隨之便邀其至府中敘談。
入府之后一開始二人可謂相談甚歡,因為他也多年未曾得見恩師之面,心中時常惦念,而今能從這位同門師弟口中得知恩師以及師妹蔡琰的一些近況自然頗為歡喜,然而這位小師弟接下來的話卻是令他感到有些意外了……
他沒想到這位小師弟此番竟然是來做說客的。
不但如此,為了勸說他改投其主雷云麾下,這位小師弟那是那可真的是將“舌燦蓮花”這四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挑明來意之后,其上來便是一招“動之以情”;不僅一口一個師兄熱情地叫著,而且還搬出恩師蔡邕為說辭,直接將他置于兩難的境地……
他這邊還在考慮怎樣開口拒之,那邊“曉之以理”、“待之以誠”這兩招又接踵而來,弄得他頭疼之余又有些哭笑不得……
左思右想別無善法,最后他只得以言語搪塞過去,算是暫時避開了這個話題。
接下來的交談之中其雖然未再直接談及此事,然而言辭卻總是若有若無地朝此方面引導,使得他疲于應付,心中很是無奈。
好不容易送其出門,他這才略略地松了一口氣。
……
未能一舉說服顧雍投效燕國,雷云這邊自然是有些遺憾。
江東人才雖然不少,但是真正能讓他看上眼的卻也不多,而顧雍便是其中之一。
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人,是漢末至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臣。
顧雍從小聰明機靈,其所在的顧氏乃是江東的名門望族。顧雍幼時拜名士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他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故而蔡邕也很喜歡這個弟子,認為其將來必定有所成,于是將自己的名字相贈(“雍”與蔡邕的“邕”同音)。顧雍又因常受到老師稱贊,故取字“元嘆”。
加冠以后,顧雍經州郡表薦任合肥縣長,歷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又任會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數年后,其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后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
在江東孫氏內部,張昭與顧雍均為內政方面能臣,但兩個人的形象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昭向來疾言厲色,只要他認為自己是觀點是正確的,就會直言不諱地對孫權進諫,常常弄得孫權下不了臺,如此就像一個嘮叨的老人家訓導小孩一樣,頗有些搞笑的意味;然而顧雍卻恰恰相反,他為人謙和,從不亂發脾氣;雖然功績很大,卻從不夸耀。
黃武四年(公元225年),孫權的第一任丞相孫邵去世,接替孫邵為相的正是顧雍。在成為吳國的丞相之后,顧雍仿效漢初的治國方法,選擇文臣武將時必選稱職的,從不以個人愛好去選擇。而一旦派任后,他便會全心全意地托付于事。他常常訪問民間,收集建議,秘密上疏孫權。如果被采納,就推功于孫權;如果不被采納,就一直不說,孫權因此很看重他。
顧雍為人低調,但絕不平庸。他自持內傾,寡言少語,但只要話一出口,就能切中肯綮。他不喝酒,所以別人在酒后狂歡時,一見到顧雍,就不敢放肆了,連孫權都說:“有顧先生在場,我也不敢縱情”。但顧雍與張昭有所不同,他并不像張子布那樣直接出面干涉,使別人當眾下不來臺。當時的人都知道,孫權有事需要征求丞相意見時,總是讓中書令去顧雍家里探訪。如果主上的意見合乎顧雍的意思,可以執行,顧雍就設宴招待來者,與之熱烈討論;顧雍若覺得不妥,就板起面孔沉默不語,也不張羅酒食,于是來人只好告退,如此君臣都不傷面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县|
丹棱县|
巨野县|
竹北市|
绿春县|
德阳市|
勃利县|
闻喜县|
罗平县|
洛阳市|
宜兰县|
含山县|
延安市|
利川市|
拉萨市|
泗阳县|
图木舒克市|
新昌县|
嵩明县|
无极县|
德州市|
梧州市|
镇巴县|
定结县|
江口县|
岢岚县|
穆棱市|
东至县|
长丰县|
阿城市|
鲁山县|
文成县|
嵩明县|
玉林市|
新安县|
杭锦后旗|
梅河口市|
阳曲县|
吉木萨尔县|
镇远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