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麥子收割了后,沈烈在北邊的第二塊地也收回來了,便隨便種了玉米大豆什么的,不過也就是種上罷了,兩口子太忙,根本沒太多時間打理。 到了八月底,眼看著就是中秋節了,這段日子,冬麥的餃子館生意不錯,她盡量每天都跑過去,了解下行情,看看店面里的客人吃飯流轉的情況,再適當地隨著時令改改餃子的餡料,沒事的時候自己在家琢磨腌制醬瓜,醬茄子,以及其它涼拌小吃。 后來干脆就在餃子館門前擺了一溜兒的罐子,賣涼拌菜,她賣的涼拌菜,味道自然比一般人家自己調制的好吃,也不算太貴,有些來吃餃子的客人,臨走前也會帶一份,于是又多了一些生意。 為了這個,她又讓江秋收招了一個媳婦過來,人都叫她牛嫂的,幫著張羅買賣,不然人手不夠,太辛苦了。 如今餃子館生意好,估摸著一個月去除各種成本,能掙一千出頭,江秋收兩口子現在忙乎一個月,能落下五百塊,等于一個人二百五十塊,相當于四五個工廠里做工的鐵飯碗,誰看著這情況不喜歡呢。 江秋收這個人老實,沒啥大想法,馮金月也是實誠人,不貪心,冬麥和他們聊過,都挺滿足的,冬麥聽到這個,就徹底放心了。 和自己娘家兄弟合伙做買賣,她心里其實也怕彼此想多了,升米恩斗米仇,忘記最初這門生意怎么得到的,忘本,開始覺得自己應該多得,那到時候生意做不成,親戚也就做不成了。 至于沈烈這里,六個村里媳婦姑娘輪流梳絨,三班倒,速度倒是挺快的,現在已經梳出來一些成品了,沈烈便取了一些樣品,帶著各處去找人家看,路奎軍看了,覺得是沒問題,便把他介紹到了首都絨毯廠,依路奎軍的意思是:“人家絨毯廠需求量挺大的,我們一起供沒問題,不過你這個是下腳料出來的,絨太短了,還是得看人家收不收。” 沈烈自然知道路奎軍是行家,他分梳的這個無論純度還是長度,都是沒法和路奎軍的羊絨比,人家絨毯廠收不收,還是得看質量。 這個時候社辦工廠也找上來,說是打算去首都找找銷路。 路奎軍也是義氣,帶著沈烈和社辦工廠,直接過去了首都絨毯廠,幫著他們介紹門路。 冬麥其實也是提著心,賣梳絨機掙的錢,差不多全都買了下腳料,如果辛苦半天賣出去,那全都賠在家里,得是多大的心事啊。 不過也只是擔心下罷了,她想著,就算賠了,還有餃子館。 餃子館她下功夫做,保持下去,一個月五百塊,一年也有六千塊,未必能比得上人家萬元戶,但是至少兩個人過富裕日子不成問題了。 她想起當時梳絨機出問題,死活調試不好的事,那個時候沈烈的壓力很大吧,但是現在不用了,哪怕他一敗涂地,也有她這里撐著,他可以有底氣。 這么一來,冬麥更加慶幸,幸好沈烈掙到錢的時候,她依然堅持要開她的店,不能光靠著一個人掙錢,那樣壓力大,兩個人一起努力,彼此也有倚靠。 而沈烈過去了首都后,冬麥這里就忙起來了,她每天都得去老宅里走兩遭,雖然她現在并不是很懂,不過可以裝裝樣子,好在這幾個梳絨工人已經對業務很熟練了,并不需要她處理什么,也就不會露怯。 又因為沈烈不在村里,那么貴重的貨物就在老宅里,也是怕人使壞,所以她特意叮囑了晚上值班的兩個媳婦,讓她們警惕一點,后來劉金燕見了,便干脆讓自己男人睡在老宅里,這么一來,大家心里都踏實了。 梳絨機這里暫時不用操心了,她又跑了兩趟餃子館,餃子館生意照樣還可以,江秋收干得帶勁,馮金月現在肚子微微起來了,也忙得不亦樂乎。 “就是咱家有一個香醋用光了,那個我們找了,咱們公社根本沒賣的,我買了別的,味道也和咱以前用的不一樣。” 冬麥一聽,便明白了:“那是之前從陵城買的,我抽空去一趟陵城買吧,那個只有陵城有。” 馮金月又和冬麥說了餃子館別的事,一切都還算順利,最后嘮了幾句家常,卻說起江春耕來。 “哥最近總是喝酒,醉醺醺的,爹那里管也管不著,打了他兩巴掌,他依然那個樣子,消沉得厲害。” 冬麥想了想:“這兩天我再回一趟娘家,看看到底啥情況。” 馮金月嘆了口氣:“白搭,大哥那里消沉著,現在誰的話也聽不進去,娘說,他是不是恨自己沒讓他看那孩子最后一眼呢,可娘也說,不能讓他看了,太難受了,她不舍得讓他看,看了他一輩子走不出來。” 冬麥越發擰眉:“大嫂呢?她這兩天怎么樣?” 一提謝紅妮,馮金月臉上就更難看了:“能怎么著,她現在身體倒是好了,不過什么也不做,等著娘給她送飯去,送了飯后,就把碗往那里一放,反正等著人伺候,她平時也不怎么搭理爹娘,也不見大哥,也不管滿滿,整天跟個神經病一樣,現在別人都知道,咱們江家出了一位奶奶!” 冬麥便不說話了。 這個時候,誰心里不是想著,干脆離婚得了,這日子根本沒法過,再這么下去,全家都被拖垮了。 冬麥從公社里騎著車子出去,一路過去娘家,她不知道哥嫂這件事什么時候能過去,也許一輩子過不去了,大哥就這么頹廢下去,頹廢一輩子? 冬麥想起小時候,村頭有一個叫傻福的人,那個人其實年紀不小,但沒人叫他叔叔大爺的,就是小孩都直接喊他名字,他其實也說不上傻,就是性格怪僻,喝酒喝醉了就往那里一躺,沒酒喝的時候就嘻嘻哈哈在村口曬太陽,心情好了可能直接睡外面。 大家拿他當笑話,調侃他逗耍他,她小時候懵懵懂懂的,并不明白,只是當小孩子們往傻福身上丟石頭的時候,會覺得不好,怎么可以欺負人呢。 現在想起來,卻是心如刀割。 她會恐慌起來,害怕自己□□漸墮落,最后像傻福一樣,成為村里的笑話,成為小孩子會扔石頭的那個人。 等到了娘家,她娘都是精神了許多,看著比之前氣色好了:“餃子館生意挺好的,我聽你二哥二嫂說了,你二哥二嫂都挺知足的。” 冬麥:“嗯,生意倒是還行。” 胡金鳳:“能掙錢就好,你二哥這個人踏實,沒啥大想法,就是混口飯吃的人,你讓他幫你看店,你也放心,他也給你好好看。你二嫂這個人性子軟,也沒什么心眼,能吃苦,也不錯。本來我還擔心著他們日子過不好,現在你扶了他們一把,讓他們能掙錢,我就放心了。” 一個月五百塊,一年六千塊,多半個萬元戶,這日子真是越過越滋潤。 冬麥:“娘,那大哥那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一提江春耕那里,胡金鳳便不屑了:“我昨天和你哥嫂說了,攤牌了,反正他們的爛事,我不管了,他們愿意吃,就來,不愿意吃,那就餓著,誰還能欠誰一輩子呢!” 冬麥聽得直皺眉:“娘,我去找大嫂談吧,她可以要錢,要多少我給她,只要她和大哥離婚,我可以給她錢!離婚后,讓大哥去干點別的事,尋個清凈,慢慢也就能恢復過來了,不然老這么熬著,這輩子都沒個頭!” 胡金鳳卻嘆氣:“冬麥,你哥你那性子你是知道的,別人只說他性子糙,其實他比誰都細,你小時候生水痘,他比我還細心,一直守在旁邊,抓著你的手,不讓你撓,他現在就覺得他害死了自己的孩子,過不去這道坎。” 冬麥便不說話了,她知道,她哥這個人,其實是最情義的。 胡金鳳又道:“再等等吧,等你哥自己想明白了,他們也差不多離婚了,這樣過著也沒意思,哪能干耗一輩子呢。” 胡金鳳沉默了一會,又說:“再說她在咱們家流產了,還差點沒了命,才出月子就把她趕出去,傳出去咱家這名聲也不好,你哥以后再娶,人家一打聽,別管誰的對錯,總歸是覺得咱家做事不仁義,我估摸著,等她養上三四個月,也就差不多了,到時候,他們家要鬧騰什么,我把我額上的疤給大家伙看,再把這段她在咱家的事都說說,村里人也明白事理,咱們也不至于落個啥不好名聲,讓人叫嚼舌根。” 冬麥聽著,她娘竟然心里早已經成算了,總算是松了口氣。 再想想滿滿,也有些心疼:“滿滿這里,以后就得娘你自己操心了。” 胡金鳳反倒嘲諷地笑了:“這倒是沒啥,滿滿和我挺親的,最近她自己折騰成這樣,孩子不親她了,這樣也好,等以后離婚了,時間一長,孩子哪還記得她,也省得哭著要娘!” ************** 冬麥把帶的肉放下后,也就騎車子離開了,離開后,卻是不想回去,不想回去松山村,那里沒沈烈,也不想過去餃子館,那里有二哥二嫂,難免就想起大哥。最后恰好見到過去陵城的車要過來,想起要買香醋的事,想著這件事也不能耽誤,便把自行車寄存在人家賣水果那里,自己上去車了。 車就這么晃蕩著,天不早了,夕陽落下來,照進冬麥的眼睛里,她只覺得眼前的一切都籠罩著在一片紅色中。 她想起,這個情景似曾相識,是那次她和林榮棠過去醫院,卻被告知自己不能生育嗎? 她抿著唇,沉默地望著窗外,心便沉寂下來了,不再躁動不再憤怒。 其實娘說得是對的,大哥大嫂肯定過不下去了,但是流產兩個月把人趕走肯定不好,等再熬一兩個月,估計村里人都覺得這媳婦必須趕走了。 至于大哥那里,他一時消沉而已,總是能走出來的,畢竟他還有父母,還有滿滿。 客車到了陵城車站后停了下來,冬麥趁著副食店還沒關,先跑去買了香醋,開店用量大,她干脆買了一小箱子,想著慢慢用。 買完后,卻是有些徘徊,她是一時沖動跑出來的,為了買香醋,也是心里煩悶,現在香醋買了,但是要回去,怕是沒車了。 她想了想,還是決定先去招待所,反正身上有錢,那個新開的招待所好像不需要證明信就能住,無非是多花一些錢。 這么一想,有錢真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