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知不覺,在這項“雙縫實驗”結束后,無論站在“微粒派”還是“波動派”的支持者都松了口氣。 這場剛剛興起在北大陸又迅速結束的自然科學界戰爭,僅僅只持續了幾周時間。 僅僅只是做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實驗,秩序之神已然做出判決。 即便凃夫表明,波動這只是光的一種可能,雙縫實驗同樣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如果未來有更先進的儀器和更多實驗變量,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算是給微粒派留了一線生機。 但在場無一不是研究物理方面最頂尖的學者,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現在提出的任何猜想實驗以及得出的結論,一百年后注定會面目全非。 但這并不影響后來者對先行者的崇拜。 有太多偉大猜想時候就差一點靈光一現,天才和庸人的差別就在于前者能夠把握住這點靈光。 毫無疑問,這小子就是這樣的天才。 “終于結束了。” 最先覺得解脫的是柯爾曼先生,他幾乎要哭出聲來。 在親眼目睹這個偉大的實驗后,他頭頂已經為數不多的毛發算是徹底保住了,纏繞他無數個時日的噩夢也隨著實驗結束。 在場盡管年紀最大,但頭腦最清晰的丹尼爾爵士率先開口:“孩子,我有一個提議,來佛里爾大學發表這篇著作。 我來擔任你在校期間的導師,你所需要的理論支撐和人力物資,佛里爾都將任由你調配。” 他話音剛落下,在場的幾位教授同時皺起眉頭。 在內心暗罵老爵士的不要臉,還硬湊上去充當人家導師,莫不是想在刊物發表后,在指導教師一欄填上自己的名字。 來自哥廷哈根大學的教導主任,埃德蒙教授也毫不示弱迅速開口:“丹尼爾爵士,利茨的孩子絕不會走出拜亞,更不會流失到其他國家。” 這時旁邊的蘭蒂斯皇家學會的人也悄悄向凃夫表達誠意,“孩子,圣諾丁大學歡迎你的加入,我們愿意激活特殊人才名額,最高能降低八十分來錄取你。” “紫羅蘭大學也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