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一次還得追溯到《非誠勿擾》、《讓子彈飛》和《趙氏孤兒》時期,但那幾部電影平均質量仍然比不過。
為什么這么講?
因為超級大片將要上映,而且還有一堆偽文藝片,實則是大片的電影作伴。
有個說法是一部劃時代超級大片,可以吸引相當多從未看過電影的觀眾第一次買票觀看,他們一旦觀影一次,由于不錯的觀影體驗,就有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為穩定的電影群體,最終惠及到所有吃電影飯的人。
這時候該電影就屬于“救市”級別的大片,按互聯網的黑話來講就是幫全行業承擔了“拉新成本”,自九十年代以來,擔得上這個名頭的只有三部。
兩部是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和《阿凡達》,另一部是國產片《英雄》。
所以《英雄》被捧為神作,它之后大量觀眾才愿意花幾十塊錢看國產大片,在這個意義上,無論多么拔高老張的地位也是不為過的。
《十二生肖》有可能是這個第二部。
方沂做導演號召力超過了張一謀,做演員號召力超過jet李,他還有始終讓觀眾欠一張票的大哥成相助。
12年的國產影市同樣表現不佳,前三個季度被打得丟盔棄甲,此時歷史無疑在輪回,正需要一個天降猛男給大家注入強心劑。
而且想當猛男的人還挺多。
共和時代、英皇娛樂和中影三家緊急為方沂制定宣傳計劃,經紀人真姐給方沂介紹現狀:
“過去市場上存在競爭的主要是這幾部電影,《王的盛宴》、《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十二生肖》、《泰囧》……看看,哪一部片子不是出名的?全擠在了一起,前后不超過一個月,如果這不是激烈,我簡直不知道什么才叫激烈!”
這里面前三個偏文藝,后兩個一個是爆米花爽片,一個是喜劇片。
這個配置是合理的,但問題出在哪呢?
全都必須拿票房。
《王的盛宴》投資過億,《一九四二》成本2.1億,《少年派》成本是1.2億美元,這些文藝片子貴的離奇,比同時期大多數商業片還貴,必須賣出超出商業片的票房才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