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廣告主題很簡單,是對《情書》電影的再模仿:方沂身穿咖啡色的大衣搭配淺藍色的圍巾,馬丁靴,眼神古井無波……最重要的是那一副眼鏡。 制作組精挑細選了一副復古圓框眼鏡,戴在方沂的身上,并讓他找扮演“尹川”時候的神態,讓他在漫天大雪中隨時掛著一副憂郁的樣,從而成功還原出一個形象上更成熟的“尹川”。 他手里拿著的相機是尼康D7000,10年上市,當前的一代神機,吊錘新垣結衣所代言的佳能同級別產品。 為了在東京找到合適的雪景,整個拍攝現場搬到了富士山上。十月份正是所謂“初冠雪”的季節,山麓的氣象部門首次觀測到山頂附近堆疊起的積雪,而秋天的楓葉還存有零散的幾片,分布在現場周圍,點綴出一縷縷暗紅色,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出門,這無疑是極好的構圖。 尤其是鏡頭里的人是方沂。 他不僅僅是拍的專業,而且到了別人場合不指手畫腳,完全按照設計的腳本演出,這讓庵野秀明很滿意。拍攝過程也很迅速,只花了兩個多小時,庵野秀明便宣布說: “收工。” 眾人于是搬著器材下山,但走的很慢,像是不夠盡興的游客。 庵野秀明仰著頭,問方沂:“方桑,你認為這個腳本怎么樣?會不會太過于素樸……但我之所以這樣拍,反其道而行之,是相信你的氣質足以打動觀眾?!? 方沂當然覺得不錯,羅列了幾個讓他覺得不錯的原因。 日本電視廣告產業高度發達,在廣告創意方面全亞洲數一數二,為了在短時間內爭取到觀眾的注意力,往往會設計出比較炫酷的鏡頭,或者說有反轉力的情節。 但庵野秀明的腳本很安靜: 方沂漫步在富士山的雪道,他不斷舉起相機拍攝美景,每次他按下快門“咔擦”一聲,廣告就把當前的畫面定格,截成一張相片;相片內容卻不是他拍攝的富士山景色,而是他本人自己。 顯然,他被人偷拍了。 照片一張張的出,每一張內容都是方沂拿相機,他站著、蹲著、半躺著,撿起楓葉…… 最后他終于意識到有人在偷拍自己了,對鏡頭皺眉,因為發現了什么,忽的微笑起來。 鏡頭拉遠,原來拍攝者也用的尼康,方沂的身影被刻意模糊到只剩下一團咖啡色,漸漸的靠近拍攝者——他該不會是來報警的吧? 想到他最后一幕的笑容。 啊,肯定是來寒暄、搭訕的。 看樣子,一場因拍攝引起的冬日邂逅發生了。 也就是像那一首詩了,“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狈揭实巧铣跹┑母皇可奖旧?,也成為了其他路人的風景。 庵野秀明道:“即將到來的冬雪會把富士山徹底覆蓋掉,到十一月份氣溫會快速下降,形成‘玉扇倒掛’的景象,游人們會絡繹不絕的上來;就算是冬天過去,到了三月份,又是賞櫻的季節了,粉白色的櫻花,顏色如同少女一樣,我們日本人叫這個‘少女櫻’……” “不過,比這些景色更美麗的,是遠道而來的游人們……畢竟景色常有,而人卻不常有,你說是嗎?” 庵野秀明說這些話的時候,在場其他工作人員也忍不住點頭。 和這樣有聲名的演員合作,是人生中一次值得記住的經歷,而且拍攝的愉快,眾人只當是借用公款之便跑到了富士山上玩耍。 庵野秀明后來邀請方沂參加自己在東京舉辦的個人展覽,得知方沂今晚就要飛回國,他感到很遺憾。 在去往機場的保姆車里,他問起了方沂在立命館大學講座中,關于日本影壇的批評。 庵野秀明自說自話:“我覺得不能無休止的討好觀眾,業界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好像再也無法產生有趣的東西了,就是諂媚于觀眾所結成的苦果。方桑,我常常問自己,那些不一樣的人在哪里,那些真正的天才在哪里,那些敢于挑戰現狀的人在哪里,我們需要他?!? 他目光落在方沂身上。 意思是方沂可能是這個人。 應該說方沂前幾部片子問世之后,他確實在影壇有了不小的名氣,在亞洲就屬于如雷貫耳了,不然也不可能去立命館大學做報告。 小日子可是很講資歷的,小偶像沒有任何資格來這種場合。 方沂的片子有文藝的地方,但也有技法的展示,是當前陷入到迷茫的亞洲影壇的一個方向思路,即類型片文藝化。純粹的類型片太俗,業界看不上;純粹的文藝片屬于找死,而且本土市場的觀眾接不住。 什么叫接不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