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新一代的觀眾認為,《情書》以“瑰奇的想象,恰到好處的配樂,演員旖旎的化學反應,開創性的畫幅變化”,足以取代《甜蜜蜜》的生態位。 今后當愛情片里有騎自行車的鏡頭時,所有人會條件反射一樣的想到《情書》,致敬《情書》,恐怕永遠不能超過它——不論你是亞洲人還是外星人,你都會本能的感受到美。 鏡頭配詞:“如果你在自行車后座和寶馬之間,選擇了寶馬,那騎車的人一定不是方沂。” ——這場網絡活動引來了主流媒體的關注。《中國電影報道》在《情書》總票房單周拿到3億后破天荒的再加一期節目,使得方沂成為罕見的連上兩期六公主的電影導演。 節目文稿經過刪減后,發到了各類喉舌的文藝板塊上,報紙雜志上到處都是方沂騎自行車的照片,他成了一種群體現象投射。 “青春片力壓商業大作的觀影狂歡絕不是偶然”,“也許我們正需要《情書》一樣的電影,它真實反應了這個時代年輕人對生活的迷茫,對愛情的渴望,對堅守本心的推崇——電影像是投入海里爆炸的深水炸彈,在岸邊似乎只有沉悶輕響,而實際上它已卷起滔天巨浪,即將掀翻這一片海灘,你看到浪花的時候,你已經來不逃到高出避難……” 六公主的畫風還是和正臺不太一樣的,這段評論稍顯中二。對應的應該是《情書》反超《通天帝國》之后,再無敵手,對所有片子都造成了虹吸效應。 “節目最后,還要陳述一段陳愷戈導演和姜紋導演的寄語。不是給方沂的,是給自己的。” “那就是不忘初心。” 方沂一時半會兒還沒時間看這些吹捧的文稿。他跑完了京城所有代表性的院線,飛抵魔都某家中影旗下的豪華院線,這兒有一場300000000元的破冰狂歡。 /90/90635/28797001.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