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白羽無奈的搖頭笑,“別這么稱呼我,我還擔(dān)不得。” “你都開始接單子,你有固定的劇組表演了,每天是跟上班一樣,早上去,晚上回來,你還不能叫老師?” “即便這樣,也擔(dān)不得的;何況劇組里那么多前輩,我才算什么人物呢?” 白羽舉起桶,要跨過坐中間擋路的室友。但那室友說,“白羽,我們等會兒放一部電影吧,找隔壁寢室借的,兩塊錢刻錄的,《見龍卸甲》。”伸出大拇指,“港地來的大明星主演,也許過了十年,以后就要和白老師你合作了,你的未來伙伴,你不看看?” 有人插嘴,“哇!白老師,你是和方神并列的,咱表演系的雙雄了!” “——方神是成天不見人,他接的工作是多;但是,也不一定就去到了固定劇組啊?我看白老師要更厲害!” “方神還是厲害的,你這就夸張了。” “——我也沒說方神不厲害啊!” 接著爭論起來。 “哪里,你們越說越離譜了。”白羽不斷擺手。 張羅著看電影的,從爭執(zhí)中脫離出來,“白羽,你要看電影么?” “看啊。” “那你搞快一點(diǎn)!我先調(diào)試下電視,好放碟子。” 這時候的光碟,是需要vcd,dvd之類的解碼播放器的,已經(jīng)可以做的很薄,但隨著視頻網(wǎng)站的發(fā)展,接近于淘汰。其實一般講,表演生不該用錄制的光盤,算是忌諱;光盤崛起的年代里,整個大陸影視行業(yè),尤其是電影,被干的奄奄一息。 就跟寫網(wǎng)文的互相分享盜版書一樣的詭異。 然而,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放碟子又不是十惡不赦了。人們懷念那個仍然需要實體光盤的年代。 比如有筆記本電腦的,便道,“不如看我電腦?網(wǎng)上多的是片源,一分錢也不要,誒,白看!” 那是一臺屏幕十英寸的筆電。大概是電視尺寸的三分之一。 “去去去……你拉倒吧!” “你瞧不起我電腦?我電腦是戴爾的,你知不知道什么牌子?” “……” “怎么沒畫面?” “你不調(diào)臺,怎么可能看得見呢?你滾蛋吧,你不如讓我來!” 白羽駐足看室友們的打鬧,輕笑著搖頭,電視熒幕在遙控器的爭奪中,不斷的跳臺,每次跳臺,都是新的畫面。 某個時刻。白羽臉上的笑,似乎僵硬了。 寢室搶來搶去的人,也停下來,只有電視的聲音。 那上面是很熟悉的臉,雖然越來越在課堂上見不到,神龍不見尾,但只要見過一兩面的,就忘不掉的臉。 和那天在表演課上見到的一樣。 他好像沒有那一次的用功,但他的設(shè)備更好了,懟臉的鏡頭,精細(xì)的妝容,恰到好處的燈光。 這人也在打水,他彷徨的看鏡頭。 “我要怎么還你?” 他這樣問。 但鏡頭外的人比他更彷徨,確實被問住了。 說他演的不好嗎? 還是說他樣貌走不遠(yuǎn)? 還是為人跋扈不惜名譽(yù)? 沒有的,他什么都好,這是最無奈的地方,你什么也說不了。 可是,一定要牛到這種程度才能從事表演嗎? 方神和其他人是不同的效用曲線,未必平行,也永不相交,不在同一張卷子上;但只要畫在一個坐標(biāo)軸,必定能比較大小。他是完全可偏好的,可比較的,可傳遞的。 這樣的效用曲線,對其他人,怎么能不是一個打擊呢? “是方神吧?”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