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苻堅王猛敗的太快,讓賈復心中都產生一種錯覺,似乎苻堅王猛是一群烏合之眾,遇到精銳兵馬就一敗涂地。 但無論是馮異還是賈復,這些年都沒少研究史書,知道苻堅王猛這一對君臣在歷史上做出了什么樣的功業。 說實話,馮異、賈復他們對王猛都有些自愧不如, 能輔佐君主先后覆滅敵國,對內能治理國家一統北方,這樣的功業在歷史上都是少數。能做到這點的無不是前顧人杰。 這樣的人杰,在長沙訓練出來的兵馬怎么可能是烏合之眾?王猛這么快隕落,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夏軍太強了。 「夏軍出兵攻滅苻堅王猛,極有可能是為將來做準備,大將軍,要小心夏軍北上攻打襄陽啊!」劉穆之提醒道。 馮異微微沉吟,沒有說不可能,我不信之類的廢話,因為他心中也有這樣的猜測。 能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頂尖名將,不可能是遲鈍到極點的蠢貨,相反,他們的戰場嗅覺無比的敏銳。 大夏王朝在這個時間段出兵攻滅長沙,讓他們意識到不對,有些警醒。 「的確,夏軍這是想要先南后北,在攻打襄陽之前解除后方的隱患!大將軍,我們必須把這件事稟報洛陽,并在襄陽、南陽兩地繼續招募兵卒訓練,修筑襄陽南側的防線,避免夏軍突然北上!」 劉牢之跟著說道。 馮異點點頭,和賈復對視一眼,大夏王朝這個南方霸主,一舉一動都關系著天下大勢,如今對方突然出兵攻滅長沙,的確應該盡快稟報。 「再等兩天,夏軍就算真的要攻打洛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兩天先派人打探情報,弄明白苻堅王猛兵敗的經過,在把詳細消息送到洛陽!」 馮異不緩不急,沉聲說道。 他也很想知道,苻堅和王猛這一對君臣,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什么幾天時間都沒了。如果真的是夏軍實力太強,那他也要向洛陽票報,再調撥幾個大將前來支援。 洞庭湖湘口。 在攻下湘陰之后,一艘艘巨大的夏軍戰船開始通過河口進入湘江,在經過湘陰后分成兩撥,其中一隊由韓擒虎、張須陀率領,走西面和湘江交匯的資江,先奪益陽,然后順著資江進攻邵陽。 資江和湘江同為三湘四水之一,這條河道沿路的城池,都要納入大夏的管轄。 至于四水另外的沅江和澧江,暫時不用去管······這四條江水便是荊南的主要交通水系,掌握四水,就等于掌握了荊南。 四水之中最重要的自然便是湘水, 這一路兵馬由戚繼光統帥,楊素、鄧愈、馮勝為大將,順水奪取長沙和衡陽兩地。 岳飛自己則率領五萬兵馬坐鎮湘陰,親自看管三十余萬降兵,以及杜里、袁朗、沙摩柯三個被重創的猛將。 杜里三人在城墻上和張須陀等人廝殺的時候,憑著血氣和悍勇支撐了一段時間,然后他們在即將落敗身死的時候,苻堅和王猛先隕落了。 主公和主將盡數隕落,剩下的將校士卒便立刻潰敗。 杜里、袁朗和沙摩柯三人歸附長沙的時間不長,并且他們還是草寇蠻王出身,可不會講究什么君辱臣死,為苻堅報仇拼命。 在戰場上,苻堅沒死的時候他們會盡力拼殺,但若是苻堅死了,或者他們盡了全力卻落敗被俘,也別指望他們會寧死不屈。 這三個人就像是三國時期的張遼、張郃,事不可為,就果斷的投降。 岳飛擊敗敵軍之后,從沒有殺俘的習慣。他把三人投降的消息迅速傳到江陵,暫時讓三人和眾多降兵編為民夫,順手在湘陰附近屯田修渠。 明明 是天下無雙的武圣,在坐鎮一地的時候,卻能展現出不俗的文治之能。 歷史上岳飛收服襄陽六郡,就曾大辦營田,招攬流亡安定地方。若是王景能來到這里,就會明白岳飛除了統兵之外,治理地方也有很強的天賦。 湘水滾滾,從北向南一直貫穿進入靈渠,延伸到嶺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