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武說道:“副尉既然知道在下神機軍師的匪號,想必對梁山的情況知道不少,我和兩位兄弟來到這方世界后,收攏的百姓之中,有人來自大明、有人來自清代。” “我從他們口中,知道了梁山最后的結局……” 來到這方世界的眾多百姓,并不是盡數出自一個朝代,而是各個時間段的人都有,有唐代時的百姓,也有宋元時代的人。 梁山賊寇在后世有著極大的名氣,隨便一個識字讀書的人,多少都聽說過他們的演義故事。 朱武知道自己和兩位兄弟原本的命運,并不讓人意外。 實際上。 就連沈翼在不久前,也從田亮云口中知道了自己在大明時代本該有的命運。 在來到這方世界后。 王景經常會想到一件事。 如果劉邦、韓信這些人杰降臨,當韓信知道自己未來會被劉邦呂雉誅殺三族,韓信在這方新世界,還會不會在劉邦麾下效力? 明朝的淮西大將們,在知道朱元璋會掀起大案誅殺功臣后,還愿不愿意繼續投奔朱元璋? 戰國時期暫且不說,從秦朝開始到清朝。 文臣武將為國嘔心瀝血,立下大功,結果功高震主導致被殺的可不少。 給這些名臣名將一個選擇的機會,想必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會再投奔原歷史中的“明主”。 嬴政、劉秀、李世民對麾下的名臣大將并不忌諱,相信在這方世界重生后,原歷史中他們麾下的人杰,依舊會前去投奔。 但劉邦、朱元璋這種對功臣不太友好的君主,想要匯聚歷史上打天下的開國功臣,怕是沒有那么容易。 畢竟,明知道自己未來會被誅殺,誰也不會在湊上去。 名臣名將,投奔明主,襄大事,為的便是封妻蔭子,封賞沒得到,還要連累妻兒……這種明主不投也罷。 同理! 朱武在知道所謂的“梁山好漢”的命運后,肯定會心有觸動。 他們少華山三個頭領,只和史進、魯智深少數人交好,其他名義上的兄弟,實際上只是“同伙”關系。 東湖梁山水寨的四個頭領,大頭領乃是沒遮攔穆弘。 朱武和穆弘根本沒有多少交情,再湊上去也很沒意思,還不如各奔東西。 在朱武的眼中,東湖的梁山水寨,就像是草臺班子。 等到乞活軍和慕容氏分出勝負,水寨根本沒有還手的余地。 至于投奔其他勢力,以后要和東湖梁山水寨兵戎相見的問題……梁山的一百零八頭領,在上山之前可沒少廝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