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董卓卻笑了:又一個被書給誤導的高智商傻子。 “侄女呀,你是否下意識覺得,舉賢任能首選就該德才兼備,無慮其他的角度。甚至,叔父最好做到‘外舉不避仇’,才算胸襟廣闊?” “難道不應如此?” “當然不是。”老董搖頭,道:“洛陽市長一職看似無足輕重,卻有著收取商稅的權力。倘若落入與老夫理念不合之人手中,他本事兒越大,老夫損失反而越慘重。” “畢竟‘德’這個東西,定義可太寬泛了。” “你不要忘了,叔父可是聲名狼藉的權臣,那人背刺老夫之后,仍可大言不慚地標榜自己乃有德之人。” “畢竟有個詞不是叫‘忠義難兩全’么,人家舍小義、為大公,又何錯之有?洗白起來,實在太簡單了。” “叔父……”聽著這番歪理邪說,蔡琰一時難以接受。同時,眼神還有些懵懂:洗白?……這是啥意思? 老董卻一擺手,打斷道:“侄女,我知伯喈肯定跟你講過‘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故事,并且還是在你幼年時講的。” “正因幼年時你還沒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會下意識將其當作金科玉律。” “可你是否仔細想過,為何數百年間,只有祁黃羊向晉平公‘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故事被記載了下來,而大部分君王任命官員,都會先從親族、相近之人中挑選?” “為,為何?” “因為任命親族、相近這些人,首先能節省信任成本——當然,不是說親族和相近之人一定不會背叛,但至少要比一個陌生人強很多。” “數百年間,只有祁黃羊向晉平公這樣另類的舉薦被記載下來,正是因此等做法太少見、太出人意料,才有記載下來的價值。而經過數百年驗證,也是做穩妥的做法,反而顯得平平無奇、湮滅于歷史長河中。” 隨即,看向還是一臉不解的蔡琰,老董微笑道:“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侄女手中有五枚錢,且必須贈予別人,那你會贈予誰?” “父親,或是妹妹……”雖然很不想承認,但蔡琰想了想,還是如實答道。 “不錯,只有這樣才符合人性,也最符合你的利益。”老董又笑,娓娓解釋道:“贈予父親會得到父親的關愛,贈予妹妹也能令她更親近自己。可將錢贈予一個陌生的人,變數就太多了。” “叔父……”聽完,蔡琰開口準備表示自己懂了。 可老董一抬頭,再度打斷道:“侄女呀,叔父知道像你這種讀書多了的人,反而越可能鉆牛角尖。” “叔父……” “你聽我說,德和才不是最重要的,忠誠和信任才是第一位。” “叔父!……”接連被打斷,蔡琰忍不住提升了語調,趕在老董又要打斷前快速開口:“叔父親族和相近之人中,有合適的人選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