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歷史上,唐高祖李淵,就是得此基業,才能最終稱帝。 就算不說以后,只談眼前的時局,放眼海內,實力能比皇甫嵩更強的各路諸侯,一只手都能數得過來。 所以劉曄才想不通,好好的皇甫嵩干嘛要投降。 楊修唇角勾起,露出冷傲的笑容:“皇甫嵩年過六旬,人已老邁,自然雄心不再。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關鍵因素,注定了他難以擁兵自立。” 劉曄十分好奇:“那兩個關鍵因素?” “第一,錢糧不足。皇甫嵩雖占據長安,但三輔之地,名門望族無數,他們的勢力根深蒂固,早已積攢了大量的資源與人口,皇甫嵩除非有向他們動刀的勇氣,否則必定難以改變自身的困境。此前派人來購糧,已經凸顯出了這一點。” 劉曄聽完,覺得很有道理,便又追問:“還有呢?” “這第二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兵力不足。” “等等,他手上有四萬精兵,怎么就兵力不足了?” 劉曄對此十分不解,四萬精銳,怎么說也是一股十分強大的軍事力量了,不說大殺四方吧,至少割據一地,作威作福是完全沒問題的。 然而對于此點,楊修卻是搖頭:“子揚,你專心科研,少涉軍務,所以還不知其中奧妙。歷來能成霸業者,手上必定要握有一支能夠完全掌控的嫡系部隊,當初董卓能夠虎踞洛陽,靠的就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西涼軍,而主上征戰天下,也是先在幽州打出了名氣,擁有一群能征善戰的幽州戍卒,此后又陸續招降了黃巾叛軍出身的河東兵和青州兵,所以地位才能穩如泰山,別人難以撼動。” “這么說來,還真是啊。” 劉曄細細思量,其中道理他當即明了于心,更是舉一反三說道:“皇甫嵩雖是車騎將軍,地位尊崇,然而他手下的兵將,卻不是他的人,至少大部分不是。” 這并不奇怪,畢竟皇甫嵩是漢末三杰,當時朝廷還未式微,控制力依舊強大,怎么可能任由一位武將收買軍心? 因此皇甫嵩手下的兵將,與其說是他的,不如說是朝廷的。 平時也就罷了,真要到了拼命的時候,又有幾人能為皇甫嵩去死? 眼下還能聽從命令,不過是皇甫嵩平復黃巾之亂的名聲,余威猶在罷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