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射援卻不像皇甫堅壽那么好忽悠,皺著眉頭問郭嘉:“不得阻攔的意思,包不包括設卡收稅?” 同樣是智謀之士,果然不好糊弄。 郭嘉面對射援的疑問,淡然一笑:“文雄兄還請放心,該交多少錢,我們可以事先商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數字,但除此之外,再有攤派,吾等一概不接受?!? “這……” 射援睜大雙眼,他沒想到,郭嘉居然是打著這個主意! 兩漢時代,對于商稅其實都沒有固定的征收額度,主要是商業經營流動性強,賦稅征收難度大,不像田賦等實物賦稅那么容易征收。 西漢是商品經濟較發達東漢是自然經濟較發達,總的來說相當復雜。 西漢初年,漢承秦制,關于這個時候的稅收情況可以參考《張家山漢簡》中的金布律,這個是呂后二年的一些法律,其中提及市及受租、質錢等。 當時的市場是有專門的地域的,即《周禮·考工記》所說的前朝后市,市有圍墻,中間為主管官員的居所,而且屬于作坊和店鋪合一的,這些是針對“坐賈”的。 針對行商的,則是各處關隘,就是當時有很多關卡,如函谷關之類,商人運送貨物進出關是要付錢的。 西漢中期武帝對外征伐,手頭缺錢,于是就想商人的辦法,用均輸、算緡等政策打壓商人。均輸是政府組織大規模物資運輸,算緡就是財產稅。 西漢后期崇尚復古,尤其是王莽改制,經濟改得亂七八糟。 東漢時期多是地主豪強的田莊,能夠自給自足,就算做生意,商業方面的發展反而倒退了。 如今軍閥割據,商業經營的環境更加惡劣,商人外出做生意,不僅要面對強盜和劫匪等風險,還要被各方勢力盤剝,甚至經常出現運送的物資被人“強行征收”的情況,申訴無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