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楊修笑著鼓勵道:“繼續(xù)努力,光明的未來等著你們。” “是!” 老李非常激動,楊修走后,他繼續(xù)拉著黎豐一起,深入研究。 如今的他,已經(jīng)是食髓知味,只要好好做研究,就算是工匠又怎么樣? 我老李,照樣能夠出人頭地,功成名就! 整個鐵場,也都聽聞了這個消息,原本有些老鐵匠還自以為聰明,守著自己的那一點家底,敝帚自珍,不肯拿出來分享,只想著白嫖一些技術,回去之后拿來當傳家寶。 也就是老李,眼光稍微長遠一些,主動給黎豐打下手,更將他們李家這么些年積累下來的冶煉和鍛造經(jīng)驗,全盤托出,才有了一起發(fā)明蓄熱爐的事情。 其實李家的先人,也有人看出了煉鐵時從爐子里排出的廢氣,也想過要如何利用,奈何他們沒有相關方面的知識積累,因此屢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還因為這事兒死過人,所以最后不得不放棄。 可放棄歸放棄,當初的許多嘗試和想法,卻也記錄了下來,代代傳承,這些積累如今就成了財富。 在科研的道路上,哪怕是失敗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資產(chǎn),因為能夠降低試錯成本。 也正是老李的幫助,黎豐才能這么快就研發(fā)出蓄熱爐的技術,因此第三批次的工士評選名單,給老李一個推薦名額,也算是投桃報李。 這下子,其他老鐵匠們可就坐不住了。 如果工匠也可以有夢想,誰又愿意只當一條小魚呢? 看到老李馬上就要功成名就,他們哪里還想著什么“絕不外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