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公孫瓚發出一聲冷笑,默默觀察荀湛表情變化的同時,內心之中,也在猜測著袁紹的真實動機。 可惜荀湛何等聰明,臉上的表情始終如一,讓公孫瓚根本猜不透他的心思,同時嘴里也繼續說道:“將軍,我們之間何必互相猜疑呢?鄴城新降,我主要親自坐鎮中樞,還要面對黑山軍的威脅,根本無法對外用兵的余力。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捐贈兵器錢糧,以助大人一臂之力,將張饒逐出黃河以北的青州地界。” “此話當真?” “自然是真的,我們可以簽訂盟約。” “哼,盟約就算了,諒你們也不敢在我的面前耍什么花樣。” 公孫瓚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情報信息,大致判斷了一下局勢,得出了和荀湛相同的判斷,所以這才同意了要與袁紹合作。 至于簽訂什么盟約,公孫瓚卻沒有同意。 因為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一張廢紙,沒啥用不說,還會束手束腳。 公孫瓚內心深處,可是打著驅逐張饒之后,就對冀州動兵的心思,想趁袁紹立足未穩,奪取鄴城,稱霸整個河北。 因此公孫瓚無論如何都不會簽訂盟約,捆住自己的手腳。 而荀湛目光微微閃爍,似乎也猜到了公孫瓚的這一想法,不過他卻選擇了不動聲色,心中也不知道在盤算著什么。 各懷鬼胎的袁紹和公孫瓚,就這樣在暗中聯起手來。 幾天之后,聚眾三十萬,在青州橫行無忌了數月之久的張饒,終于遭遇到了迎頭痛擊。 渤海城堅守不出,拖住了張饒的主力部隊。 而公孫瓚則是率步騎兩萬人,繞后突襲,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余。 鐵蹄所到之處,賊兵尸橫遍野,潰不成軍。 僅僅是一場戰斗,白馬義從就展現出了強大的進攻力和殺傷力,與烏桓人血戰多年培養出來的這支精銳騎兵,在對內的戰場上,大殺四方,橫掃八荒,直接打得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