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禹因為在治水的過程中,幾乎走遍了整個人族的疆土,因此對各地的地形、習俗和物產等等都了如指掌。 于是在大禹繼承帝位之后,便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而且大禹還建立了夏朝,為人族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 以陽城為帝都,帝都之外五百里叫做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姆瑒t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大禹改定歷日稱為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夏朝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召開了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臺上,四方諸侯按著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臺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后,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 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 “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 眾人也都知道大禹是受命于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在看到大禹的這種態度之后,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從此天下歸心。 涂山大會之后,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也就是青銅。 后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便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九個大鼎,分別是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和雍州鼎。 九座青銅鼎各自對應著九州,在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異獸。 九鼎象征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借以顯示大禹成為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 九鼎鑄成之日,又有九龍出現,卻是祖龍九子: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負屃、螭吻。 九龍紛紛逼出自己的精血,融入九鼎之中,卻是使得九州鼎更加神異,匯聚了人族和龍族的氣運。 如果將九州鼎一起催動,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結界,名為九州結界,卻是將人族的九州疆土盡皆籠罩在其中,可庇護人族,抵御外敵。 大禹鑄成九鼎,終于功德圓滿,成為五帝的最后一帝,進駐火云洞,鎮壓人族氣運。 而在大禹離開之前,便將帝位讓給了群臣推薦的益。 然而大禹剛離開,益的帝位還沒坐穩,這時候大禹的兒子啟卻造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