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過于自信-《明末漢之魂》
第(2/3)頁
回到御書房的皇帝陷入沉思,平遼將軍能力出眾,連他的妻妾都如此干練,看來有他在遼東,山海關總兵官定然擺脫不了他的控制。
崇禎認為權位移人也!人大多數都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如果能夠讓新官上任的山海關總兵楊大郎獲得大權獨攬的快感,再有人對他的麾下指手畫腳恐怕就會被排斥。
“紅旗軍”人馬需要駐防金州、協防寧遠、監視燕山不能大舉調動,能不能調平遼將軍本人率領家丁進入山陜剿寇?
只要黃漢率領少量人馬離開大部隊一兩年,朝廷文官武將就有了招攬“紅旗軍”將領的機會,也應該會有不甘心屈人之下的將領主動爭取嶄露頭角。
此時只要厚待這些將領,得到他們的效忠應該不成問題,從今往后“紅旗軍”就不會如關寧軍那樣唯祖大壽馬首是瞻,而是聽從朝廷調遣的一支強軍。
崇禎皇帝在意淫,他的想法沒錯,只不過他不會想到無法行之有效。
關鍵問題在哪兒呢?錢糧!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問題。
大明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大明基層兵丁有沒有前途?他們的后顧之憂能夠得到解決嗎?
層層克扣,將領到手的糧餉根本不夠養兵,“紅旗軍”的待遇又被不差錢的黃漢提高了一大截,如今比關寧軍的待遇好得多。
黃漢這個“紅旗軍”的當家人心里清楚,用理想主義來激勵士氣一兩次還可以,多了就會被反感甚至于排斥,最后肯定行不通。
要麾下死心塌地效忠,就必須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收益和前途,黃漢采取把“紅旗軍”待遇高、福利好體現在每一位普通兵丁身上的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紅旗軍”這個集體里沒有其他將領的私兵,理論上大都是黃漢豢養的家丁,“都是”也就等同于“都不是”,這是一個以黃漢為中心,團結一致的集體。
將領們習慣了“紅旗軍”體系后,根本不適應家丁制度下的帶兵模式。
舉個例子,一個“紅旗軍”實授游擊將軍,兵額三千六百齊裝滿員,如果他脫離“紅旗軍”體系就立刻會面臨軍餉只剩下不足一半的窘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