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我有一個三國分身》
第(1/3)頁
董拙道:“成昆不是無智之人,他想要覆滅明教,甚至不惜為此害的你這位愛徒家破人亡。
那他自然也不會舍棄明教最大的敵人。
畢竟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他們天然便有合作的基礎。”
“明教最大的敵人……朝廷?你是說他投靠了元末朝廷?”謝遜目光一轉,猛然說道。
董拙點頭道:“不錯,他早已投靠了元末朝廷,并得到朝廷的重用, 但具體被安置在什么地方,就非本王所能知道了。”
其實董拙清楚,如果劇情不出現變化,成昆極有可能是在汝南王府中。
但此事就不足為謝遜道也了。
畢竟他跟謝遜長篇大論的說這些隱秘,可不是閑的沒事做,故意來這裝比。
他是為了引導謝遜去跟整個元末朝廷為敵。
元末國內,此時已是義軍四起,但這些義軍還遠為發展起來。
尤其因為很多義軍背后都有明教背景,都受明教控制。
但明教卻因為教主失蹤四分五裂。
這導致義軍各自為政, 無法形成合力。
陽頂天臨死前留下遺命,讓謝遜暫代明教教主之位,統領教務。
所以他是整合明教和明教義軍的最佳人選。
但謝遜沉迷于尋找成昆報仇,根本無心教務,便是拿出陽頂天的遺命,也未必能夠奏效。
可若能將謝遜的仇恨對象,引導到整個元末朝廷身上。
那即便沒有陽頂天的遺命,謝遜也必然返回明教,依靠明教和明教義軍的力量,來報仇雪恨。
反之,若是告知謝遜,成昆在汝陽王府。
那他很可能會將打擊對象局限在汝南王府身上,不會調動明教和明教義軍的主要力量。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大爭之世,不僅要強大自己,更要削弱別人。
東漢元末兩國相鄰,任何一國陷入亂局, 都會造成對方趁虛而入。
如今東漢國已是戰亂四起,那就不能讓元末國太輕松。
按照正常情況,元末國至少要到十幾年后,國內義軍才能與朝廷正面抗衡。
而在此之前,元末朝廷不僅可以壓制國內義軍,甚至還有余力介入他國事務。
若是元末出兵東漢,以東漢國的利益,來轉移國內矛盾,那對董拙可絕不是好事。
所以董拙才會如此引導謝遜,就是希望他去整合明教和明教義軍,給元末朝廷帶來更大的威脅,讓元末朝廷無力顧及東漢事務。
“等再過幾年,待本相收拾了國內這些亂臣賊子,那時元末國內朝廷和義軍也該打的筋疲力盡了。
到時出兵元末,便可以將這塊熟透了的果實徹底吞下去了。”董拙心中暗道。
“原來如此,謝某明白了。”謝遜長嘆一聲,自妻兒死后心中產生的各種疑惑至此全部解開。
他眼中精芒一閃,沉聲說道:“謝某此時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太師為何要將這些隱情對謝某坦然相告?”
謝遜絕非無腦之人, 其實他也是出身書香門第, 從小讀書甚多,這從他父母為他起名為遜便可見一斑。
只是他從小喜歡武道, 兼又重情重義,這才加入明教,成為四大法王之一。
但他除武功之外的其他能力也是極為出色,若不然陽頂天臨終前,也不會遺命他來暫代教主之位。
所以他自然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董拙如此耐心的告知他這些東西,必然是有所圖謀。
若是此時董拙不能給出一個讓他認可的解釋,那就算此時他不說什么,日后也會多加防范。
如此董拙的諸般目的可就不好達到了。
“原因很簡單,本相是希望與謝法王結盟,或者說與謝法王身后的明教結盟。
元末東漢都已經進入到王朝革鼎時期了。
元末國內,明教統領百萬義軍,是能跟元末朝廷正面抗衡的強大勢力。
而本相,也是東漢國內最強大的勢力。
若你我兩家能夠結盟,彼此守望相助,那對雙方都是極大的好事。
謝法王以為如何?”董拙呵呵笑道。
謝遜低頭沉思片刻,感覺董拙這番話還是有幾分誠意,比較合情合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绥滨县|
阿拉善右旗|
昭平县|
自治县|
牟定县|
龙海市|
西乡县|
天全县|
沛县|
永宁县|
翁源县|
黎城县|
周至县|
凤凰县|
中西区|
钦州市|
孟连|
苏尼特右旗|
房产|
莱阳市|
玉溪市|
桂林市|
尼玛县|
鄂温|
饶河县|
长泰县|
孙吴县|
方城县|
霍山县|
进贤县|
增城市|
嘉善县|
新郑市|
福泉市|
腾冲县|
内黄县|
海淀区|
子长县|
新乐市|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