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松江縣最近的河流是在去府城的路上,離我們非常遠,要想把水引過來,成本高不說,真正發生干旱時,河水是否會干枯?是否能及時挖出溝渠?被人從上游把河流一截,松江縣那么多人的飲水問題,莊稼的灌溉問題,你們可有想過?” “大人,我活了這么多年,從未見過大旱,哪一年不是風調雨順,最晚三個月就會下雨。就算真正發生干旱時,大不了辛苦一點,全家出動去挑水,反正又不會死人?!? 李沫:“劉村長,你今年貴庚?” 劉村長:“今年五十有三。” 李沫:“三個月無雨水,誰家的莊稼能支撐這么久?你家的水稻能等?還是你家的家禽能呼?大家都沒有見過真正的旱災?” 張家村的村長卻打開了塵封的記憶,那是父親曾經對他說的,那時他還佷小,這么多年過去了,以為自己早就忘得一干二凈,現在被李沫一提,又想了起來。 張村長:“我曾聽我父親說過,有一年旱災,整整一年無雨,大家顆粒無收事小,吃人才是事大,那一年許多人家賣兒賣女,只求一口吃的,多少人背井離鄉,只為尋找活路,能活下來的都是昧著良心茍且偷生,因為偷搶是活下去的來源,從哪以后,我們張家村更窮了?!? 另一個村長卻不贊同:“你說的那是陳年舊事,那是父輩之事,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不是沒事嗎?” “就是,這么多年了大家都相安無事,就你多事,要修你們村自個修,別扯上我們。” “大不了少吃點,熬一熬就過去了,怕什么?!? 師爺為難地看著李沬:“大人,這?” 李沫:“大家的想法大人我能理解,但大家想過以后嗎?現在大家都種了茶樹,年后將開始大范圍種植甘蔗,水稻田,還有現在已經開荒出來的土地,哪樣不需要水,你們可以去挑水喝,莊稼能嗎?這里是我們自己家園。” “如果真的發生旱災,難道大家又要背井離鄉,家里的所有基業全然不顧,就這樣放棄?你的子孫們跟著你們一起遠走他鄉?還是賣掉哪個孩子?” “你們可曾想過,水庫一修就是百年甚至千年基業,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不可能有萬貫家產留給子孫后代,但是我們能造福子孫后代。” 這話說的入情入理,又分外體貼,聽的有些老村長淚唰的就下來了,邊擦邊更咽道:“未承想大人能有如此遠見,我王家村愿意聽從大人調譴。” “我李家村愿意聽從大人調譴?!? 連最難纏的村長都這么說,剩下的村長們便不敢多言,萬一被縣令大人記恨,被穿小鞋就完蛋了。 李沫:“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接下來就確定地址,據了解,王家村的駱峰山最合適?!?b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