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里面涉及到了治國之策,涉及到了為官之道,涉及到了陰陽五行.... 而在一百多年兩百年不到的時間里,大漢經歷了諸多變動之后,另外一位史學大家橫空出世。 就是寫下《漢書》的班固班大家。 在漢書之中,他再次歸納了一次諸子百家,在原來六家的基礎之上,他增設了另外四家。 也就是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而緊跟著在后面人們歸納三教九流的時候,直接將小說家給扔了出去。 這個理由眾說紛紜,不過劉禪覺得,應該是因為小說家著實有些娛樂了一些,那玩意就不是一個正經玩意。 和其他的幾個流派不同,其他幾個流派講究的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儒家,法家,道家這種的目的是奔著國策去的,陰陽縱橫,農家雜家和墨家這幾個是奔著出將入相去的。 但是小說家是什么玩意,他們是扎根于百姓民間的東西。 說他們不行吧,這群家伙還偏偏傳承下來了,不但傳承下來了,而且還傳承的非常好。 好到了什么地步,這九流之中的儒家都曾經出現過偌大的危機,但是小說家愣是沒有。 保存的非常好不說,還一個個的十分活躍。 可若他們厲害,他們天活躍,最后也不過就是在民間廝混,一群連溫飽都不能保證的家伙。 別說朝著朝堂之上發展,就算是豁出去了,他們也想要往上走走他們也辦不到。 他們的傳承與朝堂之事完全沒有關系也就罷了,最重要的是,他們這么多年為了能夠傳承和生存,已經習慣了加上大量的葷段子,一個個的粗鄙的不堪入耳。 但是憑借良心說,這成天吃飯都顧不上的百姓們,那些街頭巷尾沒有什么娛樂,難得休憩的人們,還真就喜歡聽這種東西。 他們也就是靠著這種粗鄙不堪的東西一直艱難的存貨下去,一直艱難的傳承下去。 直到所有上層人物都將他們完全忘記,都將他們完全舍棄,將它們視為諸子百家之中的另類,諸子百家之中的敗類。 茍延殘喘的活著的小說家,卻是讓劉禪在某一天夜里猛地驚醒。 有時候靈光一閃這種東西真的是非常的說不清楚,本來正在失眠的劉禪正在想當年他聽過的那郭某某的某某社的相聲。 然后突然想到了自己已經遺忘了很久很久的當年,然后想到了或許那所謂小說家一直留存到了他曾經的那個時代。 本來這也沒有什么,畢竟這種完全扎根于民間的組織,其實也是最不容易被剿滅的,最不容易被滅亡的。 但是當他想著想著,他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直困擾他的開啟民智之法。 劉禪想要徹底的開啟民智,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想要和世家豪族抗衡,需要的辦法很簡單,也很困難。 說他簡單,就是因為想要開啟民智,只需要讓識字這個東西普及下去就可以了。 但是困難也的確是困難在了這個地方,想要將這個東西普及下去,需要三個最硬的條件。 其一,大量且嚴謹的書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