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是為何劉禪還是如此選擇了,這些天這些大臣在府邸之中難不成就還是和之前一樣吃了睡睡了吃? 誰還不會想一想么,想一想劉禪現在的苦惱,想一想他最大的問題,想一想這件事情劉禪想要得到什么。 如今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這還重要么? 不重要了,刺王殺駕,劉禪親自出言免了荀家的罪過,給了荀家一道護身符。 那么就代表著件事情在荀徽這里就會終止。 無論是荀家還是什么人,荀徽不但不能活著,最好連嘴巴都不要張開才好。 這件事情基本上是不會有真正的真相的,就算是有,對于如今的朝局,對于現在的形式,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這般追查,目的何在? 當這些問題統統擺在明面上的時候,這滿朝的文武,官員將校如何還能不知道劉禪的想法。 是劉禪賊喊捉賊,還是真的有人意圖不軌,這本就已經不是重點了。 前者,難不成滿朝文武還想翻身清君側? 或者說受了委屈就要推翻劉禪,再立新君? 石苞那大軍進城,封鎖四門,宵禁長安難不成是給他們保家護院的不成么? 這已經讓劉禪得了先手了,那就什么都不要再說了,吃虧了就要認,這一點連三歲稚童都明白的道理,一群成了精的官員還能不知道? 同樣的道理,若這真是有人推波助瀾,或者這干脆就真的是有某些人想要將劉禪刺殺了。 劉禪難不成就能夠大殺特殺,將這朝堂血洗,將和這件事情有關的全部下獄? 那首當其沖的,黃皓,鄂煥,石苞,黃權,諸葛喬,傅嘏,皇甫謐,這些他身邊的重臣一個都別留了。 然后等著司馬昭反擊? 這天底下,最不能夠任性的就是皇帝,因為一言一行關乎天下人的性命,甚至也關乎著自己的性命。 當年武皇帝容得下司馬公,他就要容得下這天下朝堂。 既然做不到肆意的報復,那么就只能順其自然,盡最大的可能,將這件事情平復下來,然后得到最大的好處。 這才是最正確的道路,也是最好的道理。 至于委屈不委屈,這天底下委屈的人多了,哪個就不活了? 所以將這件事情想通了之后,很多事情就都相同了。 這件事情的真相不重要,調韓龍回長安這件事情才真的重要。 因為韓龍回轉長安就是為了監控長安,而不是為了屠殺長安,這是劉禪給他們的答案。 看得懂的留下,看不懂的,就要被他清理調了。 因為朝堂之上的第二條鐵律。 你可以清廉也可以貪婪,你可以圖名也可以圖利。 但是你不能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