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杜預將綬印和佩劍交給了秦朗,同時也將冀州大軍交給了秦朗,這件事情,他選擇了默認服輸。 在這種情況之下,謠言四起,還對他這般的不利,他出征著實有些不妥。 勝了,恐怕也會多生事端,若是敗了那更是無法交代。 所以與其讓自己這般的為難,不如干脆一點,將自己的兵權送將出去,也算是落了一個清閑。 至于秦朗,這位好歹也是當年的曹魏名將,這一點毋庸置疑,雖然這個名將著實有那么些許的水份。 但是對付裴秀還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他們都曾經同殿為臣,互相之間什么個德行大家也不是不知道。 裴秀家世顯赫是真的,祖父裴茂、父親裴潛,那都是一代尚書令,一個是大漢的尚書令,另外一個是大魏的尚書令,而裴秀看這架勢,不出意外他可能能夠成為司馬氏的尚書令。 作為河東之地的家族,裴家當真算得上是相當不錯了。 而裴秀作為裴家的小輩,自幼也是收到了足夠的教導,裴秀自幼便好學,無論是風度還是品格在當地都是頗有名聲。 其家族之中名望最終者,應該是他那位高才遠度,善言玄理的叔父裴徽,同時這位也是即將赴任的冀州刺史,只不過因為現在雙方還沒有打出一個結果,他無法前來赴任罷了。 可是所有去裴家拜訪之人,除了拜訪裴秀的那位叔父之外,也一定要去拜訪裴秀,足以證明他的聲望。 只不過這位縱然如此,仍然不被杜預等人放在眼中,因為名望和會打仗這不是一回事。 裴秀是毌丘儉親自舉薦給曹爽,讓他進入朝堂之中的。 這也是為何此時來的是秦朗而不是毌丘儉,因為這倆人也認識,不太好交手。 當初毌丘儉對于裴秀的評價極高。 說他“生而岐嶷,長蹈自然,玄靜守真,性入道奧;博學強記,無文不該;孝友著于鄉黨,高聲聞于遠近。誠宜弼佐謨明,助和鼎味,毗贊大府,光昭盛化。非徒子奇、甘羅之儔,兼包顏、冉、游、夏之美。” 這種評價莫要說一個小輩了,便是整個朝堂能夠當得起的也不算多。 可是這所有的評價里,對他都是文采,性格,品德,甚至還有聰慧,就是沒有說他知兵。 這位的心機謀劃卻是有一套,也能夠洞察人心,這一點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這一位在攻城略地,在兵馬廝殺之上卻是沒有什么太多的本事。 之前打兗州很明顯是漢軍退了,不管他們退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這和裴秀的指揮若定沒有關系。 而這個家伙似乎也知道自己的本事,所以在攻打清河郡這種墻頭草的時候,十分的順利,兵馬雄壯一副接收城池的模樣。 但是到了在后面,立刻就縮了回去,他知道在后面就是實打實的硬仗了。 所以,老老實實的固守,若是杜預那里失敗了,他就只能安安穩穩的選擇退后了。 這也是杜預不擔心的原因,憑著秦朗收拾一個裴秀,似乎沒有任何的問題。 秦朗順勢從杜預的手中接過了佩劍綬印,同時也接過來了冀州的兵權。 秦朗并沒有在這里多做停留,直接帶著鄴城早就已經準備好的諸多兵馬,一路朝著清河郡而去。 既然漢軍不要兗州,那他們要。 秦朗一路疾馳,大軍飛速前進,而清河郡的裴秀似乎也聽到了消息,不斷的收縮自己的兵馬,仿佛還未交戰就已經先行膽怯了一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