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馬岱離開了,朝著兗州和青州的方向而去,最終他還是沒有能夠和他的大兄同生共死。 而看著馬岱的背影消失在視線之中了以后,馬超也是輕笑了起來,然后一下子整個人都靠在了身后的大樹上喘息起來。 此時他的計劃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他找一個舒服且壯烈的姿勢死去就可以了。 他所作所為,其實非常的簡單,那就是讓司馬昭得到功勞。 權臣最終的道路其實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得到全部的權利,然后三代之內改天換地。 這是權臣必須要走的路,他不走,他的家族就得覆滅,他不走他的子孫后代也會幫著走。 這是不用多想的事情,所以當年曹孟德覺醒了,所以曹真之子曹爽也明悟了,所以司馬家現在成為了曹魏最大的權臣。 可是這三家一起,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當然,這不僅僅是能力也說明了機遇和機會。 首先就是那位曹魏太祖曹孟德,他的機會最好,機會也是最多,所以他也最是從容不迫。 馬超和他交過不止一次的手,所以最清楚那位狡詐的太祖,他不是沒有機會將他徹底的覆滅,但是他一次次的選擇了放過自己。 之前他并不懂,直到他和盧毓交流過后,才知道曹孟德的意思。 他要用當時那天下為數不多的諸侯們給他創造一場又一場的勝利,然后幫助他一次又一次的前進,直到走入那進無可進的地步。 他當初只是濟南相,然后是西園八校尉之一,然后東郡太守,之后營救獻帝算是讓他徹底的登堂入室。 但是在朝堂上他的地位仍然十分的虛,至少他只敢給自己司空,還需要不斷的立下功勞來穩定自己的局勢。 升官升官,這可不是嘴皮子一張就能夠升上去的,舉薦,功勞,缺一不可。 否則便是升到了高位也難以服眾,那后果不堪設想,畢竟誰也受不了成天有人在背后想要害自己。 誰也不想做點什么事情就先得殺傷百八十號人再說。 所以說,從東郡太守到當朝司空,曹孟德可以說立下了無數的功勛,但是直到他徹底的向著權臣開始轉變的時候他就知道了。 司空遠遠不夠。 三公之上還有丞相或者相國,相國之上還有侯爵公爵,公爵之后可以立國。 立國之后便是分封諸侯之王。 最后,以王位立國才是位極人臣。 而這里面還需要很多東西。 比如禮儀,比如權勢,比如特權,比如諸多屬于皇室的物品,賞賜過來的那是承接,自己打造的,那叫意圖不軌。 所以曹孟德的后半生,除了實在不經打的那些,剩下的他基本上就是打到差不多了就撤了下來。 這就是為了讓他快速的增長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直到方便做到那無上之位。 毫無疑問曹孟德成功了。 緊跟著的就是曹爽,他也在不斷的尋釁滋事,不過在劉禪的縱容下,他也是不斷的出現勝利。 但是他急功近利,恨不得一步登天,所以他的后患也很明顯了。 墻倒眾人推就是最好的證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