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個月的時間來布置一場大戰,可以說并不算長,曹操在避開寒冷的冬季之后,終于迫不及待地興兵南下,從洛陽引兵五萬,攜荀攸、程昱、徐晃、曹洪、曹純、樂進等人會合夏侯淳、于禁部眾十萬兵馬直逼宛城,雖然此次有曹操親自督戰,但是曹操卻將兵馬調動權交給另一個人,而這個人卻并非曹操帳下的知名大將,只是一個寂寂無名之輩,雖然夏侯淳、徐晃等人多有疑問,但他們素知曹操脾性,既然曹操不說,他們也不敢多問,十萬兵馬分為兩撥,曹操率領八萬兵馬壓后,而那位不知名的主帥則率領兩萬兵馬輕裝上陣,距離宛城不過二十余里! 與此同時,河北的后方為防止袁熙和袁尚的反撲,曹操令大將張郃以及新近投靠曹操的司馬懿在任丘、高陽、渤海三地駐防,不過據范陽傳來的消息,袁熙和袁尚的矛盾再度激化,且大有興兵動武之意,因此身為主帥的張郃也不以為意,只是掠陣一旁,但看其中變故!而曹操也一再下令此時并非對付袁氏余孽之時,因此張郃的任務只是防守而已! 宛城,自從四個多月之前,夏侯淳和于禁的五萬兵馬攻打宛城開始,宛城便一直處于積極防守的狀態之中,其太守張繡,大將蕭二以及謀士陳宮組成的三人組,在戰略與謀略方面積極展開對抗,使得夏侯淳與于禁這幾個月來一直徒勞無功,直到半月之前,夏侯淳接到曹操的調令,這才撤去,與曹操大軍會合,準備卷土重來! 此時,宛城總兵力不過三萬之眾,在抵御夏侯淵之時,因為幾次戰斗,損失過半,后來趙云調至荊州,得到劉協的號令,讓其扼守宛城,這才從荊州調兵補充宛城的力量,同時龐平和高順已經率領五萬兵馬從許昌出發,一路匿藏行跡,準備在曹操攻打宛城之時突然從側面發難,一舉擊潰曹軍! 就在軒轅山腳下,高順與龐平并肩而立,在他們的身后是一片蔥郁的樹林,五萬兵馬便藏在其中,這里距離宛城不過百里路程,可隨時救援宛城,給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兩人順著小路走了一陣,忽然聽見馬蹄聲響起,龐平舉目眺望,只見一騎絕塵而來,龐平雙目一瞇:“消息回來了!” 高順點了點頭,只見那騎兵到得二人身前,立刻翻身下馬,拱手道:“兩位將軍,曹操的先頭部隊兩萬人馬已經距離宛城不足二十余里,而后繼部隊尚在六十里之外!” 龐平與高順對望一眼:“你先下去吧!” 那士兵起身退下,龐平這才問道:“曹操兵分兩路,高兄怎么看?”雖然龐平是劉協的師兄,也是跟隨劉協起家奪取許昌的舊臣,功勞極大,但龐平此人雖然得童淵傳授,武藝高強,但性格卻老實實在,為人也沒有多少心眼,而高順卻不一樣,曾在呂布麾下多年,戰事無數,且此人做事冷靜剛毅,又頗懂行軍布陣之妙,所以劉協在他二人離開許昌之時,便任命高順為主帥,而龐平只擔任副職!所有軍隊的調動都由高順最后定奪!所以龐平才會有此一問,曹操的每一個動作他們都必須掌握,且得安排相應的部署! 高順聞言,應道:“曹操為人異常謹慎,這次兵分兩路也是為探我軍底細,擔心中途有伏!” 龐平點了點頭,這一點他還是能夠看出來的,當下又道:“如今曹操大軍距離許昌總不過八十余里,最多兩日便可抵達城下,咱們是不是該讓將士們做好準備,隨時救援宛城?” 高順沉吟半響,最終搖了搖頭:“現在還不是時候?” 龐平目露詫異,問道:“怎么說?” 高順道:“眼下曹操的兩萬先頭部隊已經快到城下,那么他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停下來等待曹操援軍,會合之后再對宛城發送進攻!” 龐平想了一想:“那第二呢?” “第二嘛!”高順繼續道:“這第二就是這兩萬人馬率先發動攻擊,一來可探取我宛城的具體布防情況,這二來也可以將我軍藏在暗處的兵馬吸引出來!”他說罷,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龐平,這個暗處的兵馬自然就是他們自己! 龐平點了點頭:“若我是曹操,自然選這第二條路,這條路要穩當許多!” 高順微微一笑:“不錯,所以咱們若此刻便攻打這個先頭部隊,就是過早暴露咱們的目標,達不成陛下所說的奇襲效果,而且極有可能反被曹操包圍住,屆時可就得不償失了!” “那咱們何時出手?” 高順聞言,望向遠處:“咱們出手的時機,就是十萬大軍聯合的時候!” 夜幕十分,曹操的先頭部隊在宛城十五里地之外駐扎,這個距離近得讓人害怕,宛城城頭能夠清清楚楚看到對面營寨里火把的跳動,如此大膽的逼近使得宛城城內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連夜間的守備也增加了一倍不止! 同樣,曹操的主力部隊八萬兵馬在宛城城外七十五里處安營扎寨,曹操動作迅疾,從洛陽一路而來,馬不停蹄,千里的路程卻也只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便到達,眼看宛城近在眼前,曹操卻突然止步不前,下午之時便下令駐扎,這讓眾人頗為不解,而此時,士兵們正埋鍋造飯,軍營中村煙裊裊,香氣陣陣,所有人都在等待開飯,因此一時間倒閑了下來! 曹操的中軍大帳中,荀攸、程昱、夏侯淳、于禁、徐晃都在,而樂進、曹純、曹洪則與那陌生的統帥者在先頭部隊當中,此時,眾人俱都在商討戰情,如今已經逼近宛城,大戰一觸即發,這如何部署終究是頭等大事,只聽荀攸道:“主公,這宛城之內,張繡、蕭二都不足以為懼,咱們要留心的卻是那陳宮陳公臺了!”他說罷,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曹操,在座的這些人都是追隨曹操已久的將領,他們當然也知道陳宮與曹操之間的關系,只不過陳宮為何突然背叛曹操這卻一直是眾人心中的疑惑,以陳宮之智,又怎么可能撇棄曹操而投奔呂布那樣一個人呢?這其中的緣故也只有曹操自己知道,而荀攸這個時候提起陳宮,除了確實識得陳宮的厲害之外,更蘊藏了另外一個深意,如果曹操能夠以當年的交情修書一封勸陳宮歸降,那么宛城自然不公而破,當然,荀攸也是聰明之人,所以他也早已猜到陳宮與曹操之間必然有不可告人的事情,所以他也不直說,只是旁敲側擊了一番,要如何定奪,還是得看曹操的意思! “陳宮?”曹操看了一眼荀攸,忽然重重一嘆,若非當初他生出惡念,殺了邊讓一家,此時此刻他又怎會與陳宮對立而站?當然,現在后悔卻是晚了,略略沉思一番,曹操忽然道:“我有公達、仲德(程昱的字)在側,何懼那陳宮?”他此言一出,荀攸便知道他所想之事是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的,當下輕輕一嘆,不再言語! 一時間大帳中反倒沉默了下來,荀攸之言無疑讓他們想起了當初并肩作戰的戰友,更何況陳宮為人仗義,與在座之人都頗有些交情,想到即將生死相搏,眾人俱都感慨良多! 曹操見狀,心中不悅,他重重地咳嗽一聲,這才將眾人驚醒,還是夏侯惇反應快,他生為曹操的族親,對于陳宮和曹操之間的事情還是略有所聞,知道曹操不愿談及此事,忙話鋒一轉,緩緩道:“主公,末將不明白咱們為何駐扎于此,要知道那兩萬先頭部隊孤懸在外,極有可能遭到敵軍的襲擊,這樣子只怕不妥吧?” 曹操聞言,卻微微一笑:“兩萬兵馬說多不多,說少卻也不少,宛城之內,只怕還沒人敢貿然出擊,更何況咱們就在其后,想那陳宮也會有所忌諱,更何況!”曹操說到此,故意賣了個關子:“元讓(夏侯惇的字),你有如此想法那是因為你不了解李將軍!”他說罷,眼神之中閃過一絲神秘:“相信用不了幾天,李將軍就會給咱們傳來捷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