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裝備,制度,思想……” “中華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這次我來中國是來對了。” 臺下一眾外國友人不時點頭。 他們之所以來中華,那就是因為他們所在的國家發生了一系列的問題。 這一些問題,其實與陳凡所說的那個時代也差不多。 整個國家陷入混亂,軍閥混戰,人民水深火熱。 可就算是如此。 無數人也沒得辦法。 因為他們不知道怎么才能給自己的國家找出一條道路。 他們也不知道,這樣的黑暗還要持續多久。 不過。 隨著陳凡一點一點不斷講解開來,他們卻是內心里面激動不已。 眼睛里面,他們似乎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他們感覺。 將這樣的思想,這樣的文化,這樣的先進理念拿到自己國家 或許。 一條全新的道路就將出現。 不過。 他們還是壓制住內心的激動。 因為看起來,今天這堂課才剛剛開始。 陳凡繼續說道:“不得不說,新青年這一份雜志吸引了全國一眾有為之士,他們通過自己的筆,或罵或論,在新青年上暢談自己的觀點,設想,以及鋪設未來的道路。在這當中,自然也有爭論,但是,真理就是在這樣的爭論當中越來越近。與之同時,無數民眾也在新青年的指導之下,有了思想認識的第一次自我覺醒。而這樣的覺醒,他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1919年5月,北市一眾青年聯合廣大群眾,市民,工人,商人,等各階人士,舉行了一場示威,游行,請愿,罷工,等行式的愛國運動。這是一場中華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因為這一場運動是在5月4日出現的,所以這一場運動又叫五四愛國風雷。” 思想的覺醒是恐怖的。 一但民眾思想覺醒,那么,他必然會對現實造成巨大的影響力。 此前一眾有為之士,還只是在新青年,以及一眾報紙不斷的發表評論。 而在這樣的思想啟發之下,無數民眾終于覺醒。 于是。 他們便在覺醒之下,從思想走入到了實踐。 他們要用自己覺醒的思想,發揮出力量。 “陳凡老師,這一場運動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開展的?” 這時。 一位國外友人在朋友的翻譯下,向陳凡提出問題。 并且。 他還拿出本子,準備時刻記下陳凡所說的重點。 是的。 對于他們來說。 此時陳凡所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前進的指導思想。 “之前已經說過,雖然清廷結束,由北洋團體控制,名義上中華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國家。只是,由于清廷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再加上北洋團體內部之間的混亂,這也造成了北洋團體的軟弱,當時正值全球大戰結束。” “全球大戰?” 眾人一愣:“陳凡老師,全球大戰,您說的全球大戰是什么意思,是全球所有國家都爆發了戰爭?” 是的。 不同世界背景之下,陳凡的這個全球大戰一出,眾人簡直不敢相信。 因為對于他們來說。 雖然這個世界各個地方時有戰爭發出,但總體還是可控的。 整個世界并沒有發生過襲卷全世界的全球大戰。 可是。 在陳凡所說的世界里,似乎爆發了一場全球大戰。 陳凡點頭:“有的時候戰爭并不受他人控制,當時可能只是局部的一場戰爭。但是,在戰爭不斷擴大之下,至此引發了全球大戰。而當時的北洋團體也參加了這一次大戰,并且,成為了戰勝方。原本做為戰勝方的北洋團體可以利用戰勝國的身份,收回此前列強在中華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是,因為北洋團體的外交軟弱,原本被西方占領的魯省,竟然被列強再一次轉交到了另一個戰勝國倭國那里。而當這樣的消息傳至國內,至此,國內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五四愛國風雷運動。” 其實古代出現過很多的愛國英雄。 岳飛,辛棄疾,文天祥,屈原……等等。 不過。 這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歷史記載的很少。 或許也不會記載他們。 可是。 一眾百姓的愛國之情難道就少了嗎? 不。 一點也不少。 只是因為他們身份的不一樣,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地位,所以他們對于歷史影響很小。 所以歷史也并不會關注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