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膜拜。” “膜拜?!? “我也來膜拜。” 《岳陽樓記》一出,岳陽樓瞬間成為了天下第一名樓。 赤壁景區雖然此前沒有岳陽樓那么知名,但《赤壁賦》一出,同樣讓赤壁天下聞名。 與之同時。 赤壁景區這一個4a級景區,也在《赤壁賦》出來之時,一時紛涌而上。 原本僅僅只有一兩千游客的赤壁,卻是瞬間讓赤壁景區突破1萬多人。 但哪怕如此。 仍是有無數的游客準備著前往赤壁。 不為其他, 就為欣賞蘇軾這一篇傳世之作《赤壁賦》。 “那個老兄,誰能給我解讀一下赤壁賦?” “不是很容易理解嗎?” “前面我是理解,我也能理解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可后面蘇軾不是對這個進行了回答了嗎。我有一些搞不清楚,人類面對于自然,面對于江月,面對于宇宙來說,不是很渺小嗎?再說,文中也舉了例子, 拿曹操,拿周瑜這樣的英雄做為比較。他們這么英武,這么有才,這么牛逼……但現在去哪了呢?這一想,我更感覺我們人類很渺小,有的時候生起一種無力感?!? “其實呢,后面蘇軾回答才是精髓?!? 赤壁賦的文章不只是他的文筆,文才,風格,氣勢牛逼。 也不是他寫景,寫物,寫人牛逼。 而是文中對于哲理的分析,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正如很多人一樣, 不少人對比宇宙,會生起人類渺小的感覺。 可蘇軾卻不這樣認為。 蘇軾卻在最后拿變與不變做為回答。 蘇軾還是拿江月進行比喻:“你看這江水一直在流, 難道他消失了嗎, 并沒有?你再看天上的月,有的時候月亮是圓的, 有的時候月亮是缺的,難道月亮就變化了嗎?也并沒有,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他一直以來都沒有變。而我們人呢,縱然我們對于江月來說是非常渺小的,可就算是我們消失了,但我們死了之后就沒有其他人嗎?曹操不在了,周瑜不在了,不是還有我們嗎?我們要是不在了,不是還有后人嗎?而在代代相傳當中,我們人類其實與天地一樣都是無窮的。與天地比起來,也未必有多渺小。” 可是。 又有人問了。 人類在沒有出現之前,天地江月就已經存在,不是嗎? 但這句話里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如果人都不在了,天地江月就算是在,我們會認為他是天地與江月嗎? 缺少了人類的天地江月宇宙,只不過是沒有生命的一直在循環罷了。 當然,這是一個無比有爭論的哲學題。 但正因為有爭論,他的哲學味道卻是讓人回味無窮。 …… “陳凡老師,真是太感謝您了。我從來沒想過, 我們赤壁景區竟然有一天有這么多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