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華國合伙人》這部影片中,曹軍不再販賣帥氣和深情,反而將前半段的書呆子樣,后半段的情感進迸,通過其間的情緒收斂與推進,形成了平穩過渡……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表演方式,讓人感覺很舒服,不僅獲得了對手鄧朝和童大偉的贊美,也獲得了陳可辛的高度好評。 在導演陳可辛看來,鄧朝雖然對表演的態度很瘋狂很用力,但總給人一種繃著的感覺,很端著,始終不夠放松。 而曹軍演的成東青,給人的感覺,是自然而然的,不會讓人覺得刻意。 除了曹軍和鄧朝,劇組中的另一位男演員童大為,在《華國合伙人》這部電影中,貢獻了僅次于電影《蘋果》中的表演。 童大為進組拍戲的第一天,就安排了喝醉的戲,為了要演起來真實,童大為要求導演給他準備點真酒,攝影師杜可風就拿出了自己的珍藏。 事后,童大為對拍戲的過程還記得,但拍完之后發生什么事他都不知道。 當然了,能讓曹軍、鄧朝、童大為三位男演員,都同時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和特色,也離不開導演陳可辛的建議和指導。 在導演陳可辛的掌控下,《華國合伙人》這部電影,絕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教育機構成長的故事,里面也有如《致青春》那般的校園愛情。 但導演陳可辛為電影開辟了一個更宏大的視角,將20世紀80年代以來30年的大變革背景植入其中,在這樣的底色上盡情勾勒那一代青年的熱血奮斗。 程可辛作為一位香江導演,卻能細膩地拍出內地的時代變遷,絕對可以說是非常走心了。 因為很多香江導演,來內地拍戲之后,拍出來的電影,很難讓內地觀眾感受到共鳴,因為雙方生活在兩種風土人情相差很大的社會。 雖然香江是華國的香江,但很多香江人,對內地并不了解,也不熟悉,更不要說拍出讓內地觀眾有電影。 而陳可辛不僅敏銳的察覺到,感受到,他在電影中加入配樂,更是令人稱絕,懷舊的旋律,總會在最恰當的地方響起,直戳心窩。 /90/90413/21024664.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