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曹軍看到臉紅紅的章含韻,關切地問道:“怎么了?喝醉了嗎?” 章含韻“嗯”了一聲,不好意思地撫摸著臉頰:“沒有醉,但是感覺臉好熱,好燙。” 曹軍笑著回道:“正常,你比較少喝酒,喝多了就沒事了?!? …(番外)… 值得一提的是,章含韻雖然年紀輕輕,經驗也不是很多,但和曹軍的交流中,卻一點都不落下風。 6月1日,晚。 天京衛視《后宮甄嬛傳》的大結局,在天京本地收視率突破10點,連其后播出的慶功宴,都拿下了全國收視冠軍。 但在收視率大熱的同時,當晚播出的最后兩集,卻讓很多觀眾難以釋懷:劇中,甄嬛成功復仇,氣死皇帝、幽禁皇后,還坐上了皇太后的寶座,只是愛人已逝,姐妹也都天人兩隔,終于成為孤家寡人一個…… 這個凄涼的收場,讓很多觀眾感嘆看了“心寒”。 “終于把整部劇看完了,心里卻郁悶了,太沉重!” “希望現實生活里人和人的關系不像劇里那么表里不一,想到最后孤苦終老,太心寒了?!? “其實果郡王下線后,我就不太想看了,太讓人傷心了。” “……” 因此,也有不少專家學者指出,讓觀眾有這樣的感受,就是因為《后宮甄嬛傳》這部戲的劇情太過陰暗,不斷刺激觀眾的心理承受力。 曾在《百家講壇》說“水滸”的學者鮑鵬山,就在微博上批評《后宮甄嬛傳》的內容全是勾心斗角、冷硬與荒寒。 “《紅樓夢》有善良和美,以及作者對善良和美的呵護和哀傷,《甄嬛傳》的善良以及作者對善良的維護在哪里?” 鮑鵬山還指出,好的戲劇應該在黑暗中創造光明,在寒冷中創造溫度,《后宮甄嬛傳》卻“不是別人處心竭慮害我,就是我費盡心機害人”。 而情感專家蘇岑,也在做客某衛視電視節目時,感嘆該劇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人性對溫暖、光明的渴望,是個很大的遺憾。 沉重的擔憂自有其道理,但《甄嬛傳》的觀眾也有自己的理解:正是這樣悲情凄涼的結局,才讓人懂得古代社會對人性的禁錮,也提醒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