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能在這幾個女生心里,張惠是一個自作主張的女生,難道沒聽出來人家許學長是裝裝樣子客氣一下? 張偉心中也無語。 今天他還想著給夏千月去加油呢,怎么要被你們拉著去參加什么聚會啊。 這聚會,我是真不想去啊! 但張惠都這么說了,要是不去的話,倒也有些對不起這位學姐了。 “那行吧,學姐,正好我也想認識一下各位學長前輩,瞻仰一下他們的風采,那就打擾了。”帶著這樣的想法,張偉也只能勉強答應下來。 “都是校友,有什么打擾不打擾的。” 張惠微微一笑,露出學姐的風范。 但很快,她就壓低聲音,湊到張偉近前問道:“學弟,你還在做公社辯護律師嗎,還是找到了律所?” “學姐,你不知道?” 張偉略微意外的看著對方,一臉錯愕。 我名氣都這么大了,你居然還不認識我? 哦,不對! 張惠要是知道自己的名氣,也許就不會邀請自己了。 顯然,對方是真不知道自己“殺人律師”的名號。 有道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張偉有時候還意外,怎么是個人都喊自己“殺人律師”,結果沒想到遇到了幾個不認識自己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殺人律師”這個說法只是在特定的圈子里流傳著,比如東方都律師界里相對上層的那一圈人。 而張惠他們參加的聚會,不過是一群畢業沒多久的新人,他們可能聽說過“殺人律師”這四個字,看過相關報道和新聞。 但他們絕對無法將這位名人和本校的一位學弟聯系上,這就是圈子的不同,導致的認知差異。 在他們的心中,可能將這位“逼死人”的大律師,想象成了一個中年律師這樣的固有形象吧。 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人在頂層圈子待久了,自以為全天下所有人都認識自己。 結果突然來到底層圈子時,卻發現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差異感。 因為二者完全是兩個世界,底層圈子的人誰關心你是誰,他們只關心自己今天的工作怎么樣,有沒有簽約開單,給多少客戶通了電話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 而今天,張偉就體會到了這樣的感覺。 張惠參加的聚會,舉辦地點來自一家自助餐廳。 餐廳屬于中端檔次,菜品還不錯,但服務水平稍次一些,大廳里服務員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這樣的情況下,就很考驗食客素質了,如果是接待大批次的客人,可能出現人手不足,導致服務效率降低的可能性。 但所幸,今天餐廳被一位姓許的客人包了下來,他包了一整個中午,用來作聯誼聚會。 法學院的畢業生,參加這種聚會,一般也都是固定的套路。 所謂的聚會,不過是人情世故,大家互通有無,互相遞遞名片,交流交流最近手上的案子。 一旦大家手上有棘手或者自己搞不定的案子,可以互相聊一聊,出出主意,甚至可能合作一下。 所以那些加入大律所,或者手上有資源,有案源,有人脈的人,就是聚會的焦點了。 比如這次聚會的發起者許志峰,就是被眾人簇擁在中心的人。 當然他也有這個資格。 第一,他是聚會的發起人、組織者,能來參加這場聚會的,基本都要給他這個“主人”面子。 第二,他加入了十大行排名第三的龍騰國際事務所,雖然東方都的律所是分部,龍都的龍騰國際才是總部,但就算是分部,那也是十大行第三位。 就算是東大法學院的優秀畢業生,能夠通過司法考核的已經不多,更何況能夠加入大律所。 一般新人實習生,能夠加入一家中等律所實習,就已經算是求神拜佛成功了。 至于大律所甚至十大行,他們基本都不敢奢望。 只有每一屆寥寥無幾的“內推生”,才有資格進入十大行,但也僅僅是進入而已。 你得依靠著自己的實力,通過實習期,然后留在律所內。 很多畢業生考試能力強,但一道注重臨場發揮的律所內,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表現拉胯階段。 能不能快速調整,并且適應這一階段,很考驗人的調節能力,而在學院里的溫室花朵,其實很少有人具備這種素質。 所以能夠加入十大行,并且混過實習期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這次來參加聚會的人有四五十位,但真正加入十大行的人,一只手都數的過來。 “張惠來了!” 許志峰在人群中看到了張惠和幾個女生,當即就招呼一聲。 張惠雖然姿色不高,但畢竟有十大行新人律師的身份在,以至于不少校友看到張惠一行人后,全都端著酒杯湊上來的打招呼。 這一幕,也讓與張惠同行的另外幾個女生,全都有些酸溜溜的。 憑什么你張惠能成為眾人的中心,就因為你考試成績好,獲得了當時的內推資格,能進入十大行之一的永杰律師事務所。 我們比你漂亮,卻不擅長應付考試,成績也沒你好,只能加入中等律所或者小律所混日子? 真不公平啊! 這么多學長過來打招呼,張惠也只能一一回應,不過也有些應付不過來。 而隨隊同行而來的某人,則是找了個位置坐下,然后自顧自的吃起東西來。 人情世故,某人已經跳過了這個階段。 他現在更想做的,反倒是填飽肚子,等會就有力氣為某個憨憨加油助威了。 人脈圈子,他自己就有,何必要和這幫新人湊一塊兒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