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瞻基簡單的和朱高熾說了一些水泥路修建會遇到的問題。 朱高熾聽完后,獨自沉凝片刻,點了點頭。 他也不是不明白事理,只是有時候喜歡認死理,也知道自家兒子說的不錯。 而朱瞻基見此也沒再繼續(xù)說什么。 許多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的,讓自家傻爹知道修建水泥路的好處,主要是為了讓自家傻爹不會以后阻止他去修建水泥路,甚至是支持他。 而講水泥路修建的難題,則是安慰傻爹,讓其不要操之過急。 而也就在朱瞻基和朱高熾說話間,工部用來測試水泥路的馬車已經再次出現在了眾人的視線當中。 朱瞻基見此,看了一眼一旁差不多還剩三分之一的檀香,嘴角微微上揚了一下。 按照工部的計時,一炷香時間大約是半個小時,三分之二也就是二十分鐘,儀鳳門至長江碼頭是四里地,一個來回就是八里。 如此換算下來,這輛馬車在這段路程的時速就是差不多十二公里。 這還是在裝了五百斤石頭,和一個一百多斤的車夫的情況下, 別看這個速度看上去不快,但是要知道這個時代馬車普遍的時速才五到十公里左右而已。 雖然最快的時速也可以差不多達到二十多公里每小時,但是顯然只是短距離的爆發(fā),不可能持久,畢竟馬不是機械,總是需要消耗體力的。 如此一來,這個十二公里的時速,自然是不慢的了。 “太子,太孫殿下,工部的測試結果已經出來了。” 周忱拿著一份工部那邊計算好結果的紙張,走了過來。 看了一眼朱瞻基和朱高熾后,有些興奮道: “根據工部的計算,水泥路上,一輛裝載四石左右重物的馬車,一個時辰,最低可以行駛三十里路以上,而且水泥路上馬車一但速度提升后,便極為省力,一天十二個時辰,除去休息,以及吃飯的時間,可以行駛一百五十里路,如果遇上急事,不惜代價,以損壞馬匹為前提,一日之內即使行駛兩三百里路,也是可以勉強做到。” “這數據可準確?” 朱高熾先前聽到朱瞻基的話,心里其實已經決定了,無論水泥路的代價如何,都必須修建一條應天至順天的水泥路。 畢竟如果按照朱瞻基說的,那什么服務區(qū)以及收費站,這些修建水泥路的成本肯定是會遲早賺回來的。 如此一來,即使最初時損耗一些錢財,對現在的大明來說也是毫無壓力的。 雖然這些東西現在都是朱瞻基隨口一說,但是朱高熾對于自家兒子賺錢的本事,還是十分佩服的。 所以對這個水泥路的賺錢能力是沒有絲毫懷疑的。 但是聽到周忱的話時,他還是微微震驚了一下。 實在是周忱給的結果屬實有些驚人。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馬車即使全力趕路,一天下來也不過只有四五十里路罷了。 除非是不拖拽馬車,馬匹一天才可以跑出一百里以上的速度。 但是眼下這水泥路上,只是換了一種路,這馬車的速度居然直接提升四五倍還有余? 這如果要是換做了從南方運送錢糧至北方,豈不是可以節(jié)省好幾倍的時間不說,途中的損耗也能節(jié)省好幾倍? 周忱聽到朱高熾這位太子開口詢問,就立即解釋道:“回太子殿下,這些都是工部根據這次測試結果推測出來的,只是一次的測試結果,與實際應當有些出入,但是應該也不會差距太大才是。” “那就再測試一遍!” 朱高熾還沒開口問什么,一旁的朱瞻基聽到周忱的話后,就直接開口道。 畢竟是第一條水泥路,該有的準確數據還是十分有必要做出來的。 只有最嚴謹的結果,才能作為參考, 更能清楚的體現出水泥路的優(yōu)勢,也可以為后來者當作一個標桿,考量。 朱瞻基微微想了下,便對周忱吩咐道: “一次的結果可能是有意外,那就測兩次,三次,四次,傳下去,讓工部再準備幾輛相同樣式的馬車進行測試,另外測試時同一輛馬車也需要進行多次測試,每次裝載的重物也需要進行一些調整,分別記錄出結果,以后但凡是檢測,實驗之類都必須尊此例!” “臣領旨!” 周忱微微一怔,立即點頭應是。 話落周忱便轉身下去再次吩咐起來,幾輛馬車并不難找,時間不長五輛差不多的馬車便被準備齊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