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他之所以反對遷都,就是因為遷都后,順天需要完全依靠南方供養(yǎng),長距離的錢糧運輸,無疑會造成大量的損耗,如此一來每年的損耗便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 但是有了水泥路無疑會讓這種損耗降低大半,這樣的話,即使還有損耗,但是相比修建水泥路前,無疑要降低了不少。 所以聽見兒子說,修建一條長距離的水泥路還有這么多花費時,也不禁有些猶豫起來。 畢竟他修建水泥路是為了減少損耗,如果成本太高,這水泥路是否還劃得來就不好說了。 朱瞻基看到傻爹有些失望,覺得也不能徹底打消了傻爹想修路的想法,就笑了下又話題一轉(zhuǎn)道:“不過雖然花費多了許多,但是水泥路一但建成,對于以后來說,好處也是十分明顯。” “比如對南北商人而言,必然可以更加方便他們的貨物運輸!” “商人?” 朱高熾聞言皺了皺眉頭,雖然他并不排斥行商,甚至朱瞻基很多和商業(yè)掛鉤的事情他也是十分支持的。 但是說到商人時,朱高熾依然還是皺了皺眉頭。 這和商人的地位,以及士農(nóng)工商的階級關(guān)系無關(guān)。 他打小在太祖皇帝身邊長大,聽多了商人的不義之舉,甚至是一些無商不奸的事情,對于商人天生就沒有絲毫好感,更不要說這種方便商人行商的事情了。 對他而言不去打壓就是好的了,又怎么可能給商人行方便? 朱瞻基對于傻爹還是很了解的,就壓低了聲音道: “爹,現(xiàn)在的大明不是太爺爺那個時候的大明了,太爺爺時期,咱們在南方要和張士誠斗,要和陳友諒爭,還要防備著被趕下海的方國珍,需要錢糧,所以那些大戶商人有錢,咱們?nèi)卞X,自然打了也就打了,搶了也就搶了,但是現(xiàn)在不一樣了。” 朱瞻基聲音很小,旁邊的人也聽不見,看到太子太孫兩父子小聲交談,雖然好奇,但是聰明的人,自然也自覺的遠(yuǎn)離了一些。 朱瞻基見此就繼續(xù)道: “眼下的大明雖然看似強大,但是實際上在我看來,并不能算作富強,甚至可以說百廢待興,所以這個時候商人的價值就體現(xiàn)了出來!” 朱高熾聞言眉頭一皺:“商人自古以來便是唯利是圖,見小利而忘大義,何來的價值?” “爹,咋不能一桿子打死一幫人不是?” 朱瞻基聞言翻了翻眼皮,雖然他其實也是很贊成朱高熾這話的,但是不得不說,商人里面也確實有一些好的商人。 朱高熾聽到兒子的話,就道: “把所有商人,排成一排,隔一個殺一個,總歸是不會有錯的!” 朱瞻基:“……” 這話沒毛病! “您要這么說的話,那我也無話可說了!” 朱瞻基撇撇嘴,頓了一下,才道: “但是有一件事情,您得明白,如果沒有商人的話,對百姓,又或者是對朝廷而言是一種什么樣的后果?” “百姓一年到頭種出來的糧食,因為沒有商人收購,又或者是不能拿去找商人兌換商品,如果吃不完,就會堆積在家,直至腐爛。” “還有獵戶,以及一些其他的人,他們辛辛苦苦捕獵到的獵物,都只能自己食用,吃不完的就會浪費掉。” “這些僅僅只是對于百姓而言,而朝廷里那些官員,還有朝廷本身則更是嚴(yán)重,許多官員家里良田數(shù)百畝者比比皆是,也有清貧者靠著俸祿度日,但是無論是誰,前者需要賣掉糧食,后者需要購買糧食,都是需要商人從中周轉(zhuǎn)。” “而朝廷本身,就說開中法,如果沒有朝廷用鹽引作為報酬,那些前線的糧食,又如何能如此快速運送去?” “這個……” 朱高熾聽到兒子的話,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去反駁,雖然這里面每一件事情,商人都是在居中謀利,但是不得不說,現(xiàn)如今確實沒人離得開的商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