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31、六朝建康城-《考古畢業(yè)的我成了大堂經(jīng)理》


    第(1/3)頁

    浩浩春風(fēng),滾滾大江東去,奔騰不息,多少風(fēng)流人物俱泯滅在了時(shí)間的長河里。

    在下游段,大江忽而折向東北,江之東地故取名江東,又因古人習(xí)慣稱東為左,又名江左之地。

    自晉室南遷,史稱“衣冠南渡”,立東吳故地建康為都,江東之地日趨繁華,漸以為盛,至?xí)x末,已為空前繁華。

    有一山名石頭山,瀕臨江水,奇石險(xiǎn)峻,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稱。

    唐朝詩仙李白幾百年后來此,曾吟詩道:“石頭巉巖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

    三國東吳大帝,在此山的基礎(chǔ)上,興建一座城名石頭城,乃是歷代保衛(wèi)都城建康之首要軍事要塞。

    在石頭山南部,長江于此開了一個(gè)岔道,有河從建康城南部橫穿而過,此河名為秦淮河。

    “秦淮二十四浮航,何似高高虹作梁。”

    從秦淮河入建康城,到皇城西側(cè)運(yùn)續(xù)河,不過短短的十余里航道,竟然足足設(shè)有二十來個(gè)碼頭,可見建康之繁華。

    建康之大,東西南北各四十余里,西至石頭城,東至倪塘城,南至石子崗,北過蔣山,是南方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人口超過百萬,是當(dāng)世名副其實(shí)第一城。

    歷經(jīng)了一個(gè)多月的路途,王肅終于回到了建康,此時(shí)正騎馬沿著秦淮河走,不禁被眼前的繁華驚呆了。

    四月初夏,秦淮河上空前繁忙,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啟,使得四海流通,萬國交會(huì),舟舶繼路,商使交屬。

    更有來自豫章,荊襄,廣陵,煙雨三郡的大船依次接受市令的檢查,從二十四航第一航開始,一直排隊(duì)延伸至西側(cè)長江口,一眼望去,惟見白帆不見船,白云悠悠掛人間。

    而十里秦淮的繁華程度簡直超乎人的想象,官辦大市,牛馬專市,普通小市,寥寥草市,林林總總不下幾十個(gè),錯(cuò)落有致,分列于秦淮兩岸。

    十幾米寬的青石板街道人滿為患,沿街的店鋪鱗次櫛比,酒肆茶樓,絲織綾羅,數(shù)不勝數(shù),各類貨物應(yīng)有盡有,更有打扮的花枝招展,站在二樓的窯姐揮舞著手里的絹布,爭相呼喊邀客。

    建康城呈東西對稱的布局,中軸線則是一條筆直而又寬闊的御道,以皇宮南宣陽門前的大司馬官署為起點(diǎn),一直到朱雀門與秦淮河交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巴彦县| 阿尔山市| 汽车| 阜阳市| 贵州省| 外汇| 鹤庆县| 开江县| 沾化县| 博爱县| 资溪县| 烟台市| 灌云县| 万载县| 北安市| 山阳县| 田东县| 乐昌市| 万宁市| 阿鲁科尔沁旗| 兴业县| 长春市| 腾冲县| 塔城市| 宣恩县| 梨树县| 洛扎县| 修水县| 永寿县| 临海市| 濮阳市| 平定县| 海林市| 丹巴县| 卓资县| 桃源县| 马龙县| 新沂市| 台东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