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六章大宋的官辦學校-《朕即大宋》


    第(1/3)頁

    四千萬貫的教育財政撥款,牽動了天下無數士大夫的心。

    這些人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朝廷要推動教育、興辦學校,無論如何都少不了他們這些地方名流、“飽學之士”的襄助。

    殊不知,趙桓早已為他們挖掘好了墳墓,就等著日后將他們徹底掃進歷史塵埃里。

    待梁紅玉看完女官遞給她的札子之后,趙桓說道:“這四千萬貫財政,    大概會分為三大部分,其一是投入太學,為我朝培養最頂級的人才,以及儲備官員,這部分卿無需操心。”

    “但另外兩部分,卻都與卿息息相關。這兩部分一是新建大量學校,    校舍,    二是為學校教授、學生提供食宿保證。”

    趙桓說道:“按朝廷頒布的濟學法,    首批開設的校舍不會低于國家境內安濟坊數量,即凡戶數達到千戶以上的城寨,皆需設立官學。”

    安濟坊即大宋的老年人療養院。

    這是大觀四年(1110年)期間,趙桓的便宜老爹宋徽宗頒布的“安濟法”的內容:凡國家境內,千戶以上的城寨,均要設立安濟坊,境內有病臥無依之人,均可送入安濟坊收治。

    除了安濟坊,還要“安老坊”、“安懷坊”、“安濟院”都是收養“老而無歸”者的養老院。

    總結起來,大宋王朝建立的貧民福利制度,絕對是中原最為發達的,不但超越了之前的漢唐,即便是后來的元明清,也未能追上宋代的福利水平。

    就一句話,大宋有錢!

    僅安濟法一條法案,每歲糜戶部錢數十萬貫,朝廷撥款為地方償還。

    趙桓要大力興辦教育,    自然不能比上一朝的情況有所落后,官學的數量一定要超過安濟坊。

    為此不惜消耗財政數百萬貫,    由朝廷負擔學生學費。

    這一點,在其他王朝看來簡直是瘋了,要負擔全國的學子學費,食宿,要花多少財政?

    但在大宋卻是一直貫之的傳統,從仁宗開始鼓勵各州縣興辦學校,到徽宗時期,大宋由官府負擔食宿的州縣學生人數達到十五、六萬人。

    這種壯舉不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在當今這個世界,絕對四方無人能比。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连云港市| 深州市| 上高县| 自治县| 宜君县| 兴业县| 浪卡子县| 马边| 大荔县| 舒城县| 靖宇县| 曲麻莱县| 清涧县| 兴文县| 濮阳县| 健康| 诸城市| 永康市| 平凉市| 淮南市| 什邡市| 修水县| 都匀市| 长治县| 夏邑县| 麟游县| 莎车县| 铁力市| 稻城县| 楚雄市| 阿拉尔市| 西吉县| 靖州| 平山县| 无锡市| 赣榆县| 剑阁县| 永顺县| 余江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