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三章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朕即大宋》


    第(2/3)頁

    首先就是叛軍人心不齊。高層士大夫意欲叛國,但基層將校卻沒有這份打算。

    畢竟他們家人、親屬都還在大宋朝廷治下。尤其朝廷頒布了詔令,只誅首惡,將士歸義,既往不咎。

    更何況朝廷對武臣的待遇明顯更好,不僅有免賦待遇,還地位更高,不受鄙夷。

    將士們不論為忠義還是為物質,那都是用腳投票。

    這導致基層將校戰意低迷,甚至大量將校帶著軍隊出城后就直接撥亂反正,重歸朝廷。

    其次就是,南京并沒有形成絕對威望。

    包括趙構,都指揮不動一些將領。

    哪怕他親自讓一些部隊前去馳援,那些將領也置若罔聞。倒也不是這些高層將領對趙構有什么怨言,士大夫們既然選擇擁護趙構為君,是真心實意想另立新君。哪怕不推翻大宋,也要換一位新君。

    谷練

    可是問題是,基層將領都是朝廷任命的。他們這些高層將領之所以能統帥軍隊,    那是大宋或者說就是官家趙桓將軍隊交給他們指揮。而不是他們真的能公器私用,    將大宋軍隊變成他們的私軍。他們距離軍閥,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現在讓他們帶著這些將士去反抗朝廷,他們怕剛走出南京就被部下砍掉首級送給官家請功。他們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實在是朝廷平叛太為果決,毫不在意南京十幾萬大軍的虛實,中樞僅一萬神武右軍便敢直接揮師南下。打得南京措手不及,連人心都沒來得及拉攏。

    這導致戰場主動權一直握在王師手中。南京名義上的十余萬叛軍,并沒有發揮出人多勢眾的優勢。

    每處戰場,王貴都能以強擊弱,輕松擊潰敵軍,然后肆意追殺。

    出兵以來,王貴甚至做到過一戰擊潰叛軍號稱二十個指揮的萬人大軍,而損傷只有一名傷兵,還是騎兵在追殺時動作太大,不慎跌落馬下。

    戰事已經這種形勢了,趙桓只能笑著起身,說道:“那走吧,主力繼續向南京開拔,朕去會會朕的這位九弟。”

    官家要親臨前線?
    第(2/3)頁